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艺术展示 新课标 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艺术展示

“一树梨花万首诗”,教学的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执教者苦心孤诣地去追求,艺术的灵感必将绽出。下面笔者将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在教学中自以为较艺术的几组镜头展现出来,以期“一花引来百花开”。

以诗助解《过秦论》 一、以诗引介作者

可用两首诗歌导入新课,诗歌要求学生鉴赏,与高考中的古诗鉴赏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方法。选材与贾谊有关的诗歌,在鉴赏过程中,可以顺便对作者进行介绍,取一石二鸟之功。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以诗助解文意

分析第二部分,可用几首小诗来参考理解。 秦统一天下后的对内政策: 1、愚民:焚书坑儒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读秦纪

陈恭尹

谤声易弥怨难除,秦法虽严亦堪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这两首诗都讽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的失败,第一首,秦始皇认为儒生批评朝政不好,危及江山社稷,于是焚书,让他们无书可读,使他们愚蠢,这样他们就不会反抗。结果,真正起来反抗的却是那些并不喜欢读书的人,让秦始皇的政策和结果来一个自我否定。第二首,“夜半桥边呼孺子”是一个典故,张良夜遇黄石公,黄石公传授他《太公兵法》。讽刺秦始皇的焚书措施:不该烧得烧了,教人谋反的兵书却未烧。

2、弱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博浪沙

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用心 爱心 专心 115号编辑 1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公元前218年,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到南方巡游,途经搏浪沙,被张良和一个侠士大铁椎伏击,不巧误中副车,本诗由此而发,豪杰未尽,武器犹存,讽刺秦弱民政策的失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用比较法赏析《鸿门宴》中人物形象

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比较,揭示项羽一生的悲剧性;展现鸿门宴上军力方面项强刘弱而策略方面刘强项弱。 这样可以突破教学内容的狭隘性,把所读的课文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知识,以课文为出发点,更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的、人性的某些规律性的特点。 一、纵向比较

破釜沉舟 鸿门宴 四面楚歌 前207年 前202年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叱咤风云) (众叛亲离) 其兴也暴 其亡也速 二、横向比较

刘邦一方 项羽一方 (优) (劣)

作为主帅:刘邦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而项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刘邦能随机应变,从善如流,而项羽拙于应变、拒绝良策;刘邦能任人唯贤,而项羽任人唯亲;刘邦有奸必除,而项羽养奸贻害,自绝内应。

作为谋士:张良既有良策,又重方法,使刘邦能迅速采纳。而范增空有良策,却摆不正君臣关系,急躁、草率,难免让一介武夫充耳不闻。

作为奸细:曹无伤有明确的势力意识,而项伯则顾小义失大义,稀里糊涂地充当了奸细的角色。 三、相似比较

本文关于“座次”的描写,不足30字,却是传神之笔。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一》中几乎全部继承司马迁记载的同时,偏偏毫不留情地删去了“座次”的描写。作为同样伟大的史学家,同样的伟大历史巨著,而为什么对“座次”一个要写,一个要删呢?一是与文学的体裁有关,《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必然要调动一切因素来刻画人物性格,所以司马迁写了。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二是与写作目的有关,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司马光忍痛割爱,使中心更加明确。可见,一个写得新颖,一个删得合理。

展开关键句欣赏《兰亭集序》

让学生找出作者表达感情的两句话,用文中的两句话作答。 学生能找出“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乐从何来”和“悲从何来”这两个问题。 一、乐从何来?

从王实甫的《西厢记》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引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简要的鉴赏: A、良辰:暮春之初

B、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C、乐事:修禊事也

D、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二、悲从何来?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用心 爱心 专心 115号编辑 2

其一,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而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室内清谈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好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了忧愁,竟“不知老之将至”。

其二,来自生命本体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也会很快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 其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间快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大悲啊!悲来自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无情的恐惧。

赏名句、对对子学习《归去来兮辞》

一、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鉴赏名句,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名句,并讲明理由。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逝者如斯,人生亦如此。不要沉溺于往事的伤感,着眼未来,创造美好的明天。)

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

(拟人手法,移情于物,物人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精神与灵性。) 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展现初春蓬勃生机,是实境,也是心景。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 D、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隐居田园,快然自足。面对自然,豪情满怀,顿生壮阔之志。) 二、与高考接轨,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对对子。 A、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如:稚子侯门三径后,(僮仆欢迎五柳前。) 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案牍丝竹,五斗好米忧难消。) 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流云丘壑,数点倦鸟亦舒心。) 稚子亲邻,一番情话忧能消;(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可清。) B、学生自组对联

如: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登东皋,临清流,赋诗以乐;(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间乐; (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情。) C、悬求对句

登高以观木欣欣向荣,信可乐也;(寻壑而闻泉涓涓始流,幸甚至哉!) 帝乡富贵莫须有,(巾车孤舟归去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115号编辑 3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艺术展示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艺术展示“一树梨花万首诗”,教学的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执教者苦心孤诣地去追求,艺术的灵感必将绽出。下面笔者将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在教学中自以为较艺术的几组镜头展现出来,以期“一花引来百花开”。以诗助解《过秦论》一、以诗引介作者可用两首诗歌导入新课,诗歌要求学生鉴赏,与高考中的古诗鉴赏联系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ench1u0s65kaxd91bwp423gj8gjlb00ky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