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一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的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话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句话突出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6、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

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态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商品的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变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大力进地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

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7、材料一: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材料二: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1—3的共同哲学倾向。

(2)试简要分析说明材料1—3所包含的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 答案要点:

(1)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2)材料一、二反映了唯物辩证法,材料三反映了唯心辩证法。 8、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孟子·公孙丑上》)

请回答:

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案要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基础上又展开新的量变,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论,二者都是错误的。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庄稼的生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待事物一蹴而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物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5、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6、如何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7、如何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8、如何正确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9、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其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0、近年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请分析: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并联系实际说明,从这一哲学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 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二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三是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一是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二是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生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如05年中美、中欧关于纺织品的争端最得以解决,以及中俄陆地边界的最终解决都是成功的例子,我国国内,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也是突出的例子。 七、简答题

1、马克思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如何理解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一章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el951mxpv3j4lf875l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