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探究*
刘丰源 赵建民[通讯作者] 陈 昊 徐振国
【摘 要】摘要:文章针对国内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产权亟需保护、资源质量不容乐观、资源库建设方式有待转型等问题,采用区块链的网络拓扑结构,借鉴区块链的共识验证技术,设计了包含资源存储层、资源评估层、资源互连层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文章设计的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既能保障资源供给方的知识产权,又能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还能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故可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年(卷),期】2018(028)011 【总页数】7
【关键词】区块链;教育资源共享;资源产权保护;网络拓扑;共识验证技术
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今,“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正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支持(注:若无特别说明,本研究中的教育资源特指数字教育资源)。2010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设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1]。尽管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诉求,但从现有实践来看,国内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 资源产权亟需保护
资源供给方是资源的生产者,其分享意愿决定着资源内容的丰富程度。从现有实践来看,生产资源耗费了资源供给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资源供给方的资源分享意愿主要取决于其付出所得的回报奖励和对资源本身的价值认同。 长期以来,如何保护资源产权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而在资源产权无法得到保护的情况下,资源供给方往往不愿分享。为此,共享创意组织(Creative Commons,CC)制定了知识共享协议,并提供了6种许可组合方式。然而,CC并未得到国际法律上的认可,一旦发生侵权纠纷,“举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2]。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同样是一种保护资源产权的方式,采用加密技术保护资源的安全,未授权用户无法获取资源使用权,但DRM标准、设备兼容性等还有待完善,且无法避免盗版现象的发生[3]。
2 资源质量不容乐观
资源的生产、流通、检索和共享已成为凸显其价值的有效路径。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资源需求方往往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利用检索功能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自身的资源。因此,资源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是资源需求方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满足知识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
目前,劣质资源在国内不断涌现,使优质资源淹没于茫茫大海之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①诸多资源服务平台没有明确的质量审核机制,资源建设流程不够规范[4];②地理位置、经济落差导致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并产生“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可供资源需求方选择资源内容的类型不足[5];③资源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重专家、轻大众”的评审方式屡见不鲜,缺少校内外师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反馈[6]。
3 资源库建设方式有待转型
资源库建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集中式建设,统一将资源从孕育腹地汇聚并存储于中心数据库,资源需求方通过免费或付费的共享机制获取资源,共享主体范围较广;另一种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独立式建设,由院校成员组织运营,仅供校内师生共享,外部人员无法访问[7]。
资源需求方对资源的需求越大,集中式资源库的更新、管理、维护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就越高,而一旦资金链断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便会遭受巨大的冲击——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关闭的原因正是如此[8]。此外,资源需求方对资源平台的并发访问,也容易造成中心服务器出现超载、崩溃、网络延迟等现象,致使资源需求方错过获取资源的最佳时间。独立式教育资源库虽然管理成本较低,但资源内容类型匮乏,且共享主体范围较窄。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提升资源质量、促进资源大范围地传播共享,除政府统筹建设之外,院校之间亦可打造一个共建共享的资源共同体,以便在本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跨区域、跨平台访问其它资源库。
二 区块链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共识验证技术
2008年,Nakamoto[9]提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即比特币。此后,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从本质上来讲,区块链是指结合加密技术,将数据封装成区块,通过链式结构使区块互连,利用共识机制对事务的结果达成统一共识,营造一种分布式的基础架构和去中心化的运行环境[10]。上述定义表明:区块链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网络拓扑结构和共识验证技术——这为本研究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提供了思路:选择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降低数据库之间的并发访问风险,提升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