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波特性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地物和地物的状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普查。 教材P93~94活动

提示 1.判断三幅遥感图像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建筑用地的变化,如黄河北岸地区建筑用地明显增多,居住区和沿海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大;也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的变迁,如植被覆盖区范围的增大表明很多地方由原来的荒地变为种植业区;还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如黄河水携带的泥沙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说明黄河流经地区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水土流失在加剧。

2.我国的环境与灾害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旱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森林火灾是在国外和我国森林分布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森林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严重危害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卫星遥感的作用表现在:在灾前,可根据气候状况和林木组成等预测火灾可能发生的地区、时段和火险等级;在灾中,可准确地提供火源位置和火灾范围,以及火灾的蔓延趋势;在灾后,查明火灾现场情况和过火面积、火灾损失,为森林的恢复提供依据。卫星遥感的热红外波段图像可以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原理是着火林木的温度比未着火林木的温度要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更多的能量,在图像上会显示出更亮的浅色调。因此,通过卫星的观测,就可以及时发现着火点和火灾蔓延区域,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森林大火的情况,为指挥灭火提供信息。

3.遥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案例:美国利用卫星图像研究烟尘污染,监测到纽约因倾倒垃圾、酸液所引起的污染范围。他们曾经利用1972年10月10日的陆地卫星图像,发现有一股从纽约新建的国际造纸公司排入尚普兰湖的污染流,这股污染流一直流到附近的佛蒙特州,地面的观测也证实了这个结论,为此佛蒙特州以卫星图像为依据,对该厂提出了法律诉讼。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观察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影像的获取方式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若两幅图所示遥感平台所得到的图像图幅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所成像的分辨率低,因为其飞行高度较低

第6页/共10页

B.B所成像比例尺大 C.A所成像的清晰度高于B D.B所成像的范围小于A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答案 1.A 2.C

下图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拍下的某火山喷发羽毛状的火山灰时的壮观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分,获取该图像的遥感方式是( ) A.可见光遥感

B.红外遥感

C.微波遥感 D.多谱段遥感

4.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分,国际空间站属于________遥感( ) A.航天 B.航空 C.近地 D.主动式

5.这种遥感的主要优点是( )

①不受领空限制 ②可重复观测 ③机动性强 ④分辨率最高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答案 3.A 4.A 5.D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下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6~8题。 6.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C.红波段

B.绿波段 D.近红外波段

7.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第7页/共10页

8.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 ①近海赤潮灾害 ②人口分布 ③海上石油污染 ④工业生产总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6.D 7.B 8.D

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植被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①桷树 ②桦树 ③松树 ④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光谱 植被类型 (2)D

(3)①监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 (4)垂直分异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能力提升]

读下图及材料,完成10~11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判读水系的形态特征。水系的形态与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树枝状水系表现为支

第8页/共10页

流与主流以锐角相交,主要分布在岩性均一、基岩较软的地区(如砂岩、页岩、黄土及海岸平原沉积岩发育的地区)。格状水系表现为支流与主流以直角相交,主要分布在垂直交叉的断裂、裂隙发育的沉积岩地区。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0.关于上述判读卫星遥感影像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读水系形态只能利用间接解译标志

B.根据水系形态推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是利用间接解译标志 C.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拍摄的卫星影像其水系形态完全相同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D.河流和道路在卫星影像图上都是线状,无法应用直接解译标志加以判别

11.放射状水系的分布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在( ) A.海岛B.火山C.孤山D.平原 答案 10.B 11.D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据此完成12~13题。 12.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3.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① ② 耕地 57.80 40.96 林地 37.32 25.68 草地 0.76 0.16 建设用地 3.59 11.60 其他用地 0.53 21.60 第9页/共10页

③ ④ 30.71 20.16 31.15 50.95 0.37 0.56 31.86 7.61 5.91 20.72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2.A 13.B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接近尾声,全国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建设也渐入正轨。工程任务于2019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首次实现全国全覆盖遥感监测,并通过该数据库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业务数据库挂接,为实施建设用地全面监管提供基础信息平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水平,目前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3)简要说明遥感技术在监测灾害与普查资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1)东部平原地区 地质 治河 生态环境 (2)C (3)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第10页/共10页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波特性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地物和地物的状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普查。教材P93~94活动提示1.判断三幅遥感图像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建筑用地的变化,如黄河北岸地区建筑用地明显增多,居住区和沿海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大;也可以分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的变迁,如植被覆盖区范围的增大表明很多地方由原来的荒地变为种植业区;还可以分析出黄河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eeqw3jqeb0fluh9boav3qhtz4wh2h00u0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