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理试卷14份合集)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 产业转移的最高形式是( )

A.直接投资 B.投资建厂 C.设立营销络 D.设立研发机构

3. 韩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吸收产业转移的国家,而现在成为了产业向外转移的国家。从劳动力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减少了 B.劳动力素质下降了

C.劳动力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了 D.劳动力素质提高,成本上升了

4. 肯德基在国外有多家公司,这种投资最主要属于( ) A.劳动力成本作用的结果 B.企业内部交易作用的结果 C.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D.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

5. 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的最大好处是( ) A.可以适当地减少向海外转移产业 B.对海外投资可以节约资金 C.可以更好地利用海外资源 D.可以更好地输出资金

6. 下列关于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B.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 C.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是国家政策作用的结果

7. 图1是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图,图2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图(1996年),读图回答。

图1 图2

通过对以上两图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通过以上两图对比分析,说明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B.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汽车普及率高得多,所以世界主要汽车销售市场在发达国家 C.近几年我国合资汽车厂迅速增加,企业选择中国投资、办厂考虑的是中国劳动资源优势

D.在我国,尽管汽车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政府考虑汽车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鼓励汽车进入家庭

8. 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的根据不在于( )

A.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的产业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如果仅仅依靠吸引产业转移来发展经济的话,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会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多地吸引产业转移

D.科技水平提高了,有利于我国工业走向世界,才能加快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9.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10. 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和目标市场是( ) A.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长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长江三角洲

11. 图3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3

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也相对丰富 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③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短缺 ④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 束缚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

②西部人口少,工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施工方式多样

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3. 图4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图4

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 近年来,席卷整个长三角的城市化浪潮使连接各城市间的乡村地带急剧缩小,城市边界纷纷汇合,第一次出现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群相似的城市连绵带。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掀起规模浩大的“路桥运动”,“三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

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三小时都市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使上海等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就业 C.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15. 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16.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是 ( ) A.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 B.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C.工厂、商店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7. 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提高土壤肥力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18. 森林覆盖率降低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 ) A.木材产量减少 B.火灾、水灾频繁

C.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D.不利于森林更新

19.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C.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20.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发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在综合开发中,为保护环境只进行了水电站的建设,未开发其他电力 B.在流域开发中共建设30座水电站,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其成为仅次于五大湖区的电力供应基地 C.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新兴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D.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21. 有关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煤炭所占比重要低于石油和天然气 B.石油是最主要的能源

C.近几年,世界核能发展很快,已超过了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居第三位 D.水电的比重要高于核能

22. 当前,开发利用山西等省煤炭资源的合理措施是( ) A.继续新建铁路,增加煤的外运量 B.减少出口,增加国内供应量 C.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 D.就地建设耗能大的冶金工业

23. 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也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河套平原过度放牧 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C.南疆过度利用水源 D.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24. 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原因对应关系中, 不 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山地背风坡

B.阿拉伯半岛的荒漠受强烈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5.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林

二、 非选择题

26. 图5表示某公司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在阶段Ⅰ,该企业向a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利用a国的 。 (2)在阶段Ⅱ,该企业向b、c、d三国也进行了产业转移,其主要因素是 。 (3)该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形式有 。

(4)在该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 。

27. 图6是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6

(1)分析为何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要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 (2)分析为何韩国、台湾、香港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综合论述原因有哪些。 (4)分析我国吸引外资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象国的好处有哪些。 28. 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2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 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 500~2 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地理试卷14份合集)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ee37338fd6et871df8g8njyy26yjv018i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