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函数的变动 假定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 这样, 储蓄曲线就要向左移动, 如果投资需求不 变,则同样的投资水平现在要求有的均衡收入水 平就要下降, 因为同样的这点储蓄, 现在只要有 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了,因此 IS 曲线就 会向左移动,其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③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行为变动对 IS 曲线的影响
A.购买支出的变动: g↑→IS 右移△ y 个单位,△ y=kg ·△ g g↓,△
g<0→ IS 左移△ y 个单位
B.税收的变动: t↑→收入↓→IS 左移△ y个单位 ,△ y=kt ·△ t t↓→
收入 ↑→IS 右移△ y 个单位
(二) LM 曲线
(1) LM 曲线的含义:代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 相
即代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等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
在 LM 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攻击都是相等的,亦即
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 LM 曲线的推导 ①代数法(表达式) ②几何法
Ms M
PP 货 假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 量,即( )
币需求函数为: ( M )d L(r,Y) ky hr
货币市场均衡时有: M ky hr
P
k1Mky m
则LM曲线为: r ?y ? 即r h h P h h
3) LM 曲线的斜率: k/h
斜率为正,即 LM 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就体现出货币市场均衡要求的产出与利率具有正向关系,即 y 与 r 同 方向变动。
k、 h 的变动对 LM 曲线斜率的影响
① h 为定值, k 大→ k/h 大→ LM 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则 ②k为定值, h大→ k/h 小→LM 平缓,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投机需求曲线平缓,则 定 LM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
LM 陡峭 LM 平缓
③一般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故 LM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资需求函数,即, k 般较稳定, h 是决
4) LM 曲线的移动(斜率不变)
实际货币供应量 m 变动。 m=M/P
6
引起 m 变动的原因:名义货币供给量 M 变动;价格水平变动
①名义货币供给量 M 增加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 M 增加,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 动,反之, 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图中,当货币供给量从
m 增加到 m' 时,LM 曲 线从 LM 右移到 LM' 。 A.m ↑→ LM 在纵轴的截距(- m/h )越往负轴方 向移
动→ LM 右移 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 降,从 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m ↓时,有相反结论, LM 左移
②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
P 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m 就变小, LM 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
反之, LM 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
2.IS-LM 模型的均衡状态和非均衡的四个区域 (P429-432)
IS-LM 模型中交点 E 点代表均衡利率( R* )与产出 它表Y*),
示产品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E 点以外任何点代表的利率与产出组合, 都
不满足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
(2) IS-LM 中的非均衡状态
①只存在货币市场均衡 E ' 点位于 LM 曲线上说明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但却处于
IS 曲线的左下方,说
明产品市场上属非均衡状态。
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为 C+i,总供给为 C +S。
在 IS 曲线左下方的点,与跟它处于同一个收入水平的 IS 曲线上的均衡点相 比,r 低于 均衡点,所以投资大于储蓄,有 i>S ,说明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小于
总需求,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②只存在产品市场均衡 C 点位于 IS 曲线上说明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但却处于 LM 曲线的右下方,说 明货币市场
上属非均衡状态。
当货币供给不变时: r↓→货币需求 L(r)=ky-hr ↑,此时有: L>M 。 即在 C 点上, 产品市场均衡,但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7
③ 两种市场都不均衡(即点既不在 IS 曲线上也不在 LM 曲线上)
以Ⅰ部分内的任意一点为例。它处于 IS 曲线的右上方、 LM 曲线的左上方。 IS 曲线右上方的点有 i
第十五章 1. 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结论 (P439-440)
(1) LM 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IS 斜率而异 ① IS 陡峭,
大→d 小,财政政策效果大,挤出效应小,货币政策效果小。
② IS 平坦, 小→d 大,财政政策效果小,挤出效应大,货币政策效果大。
2)IS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LM 斜率而异
① LM 陡峭, k/h 大 →h 小,财政政策效果小,挤出效应大,货币政策效果大。 ② LM 平坦, k/h 小 →h 大,财政政策效果大,挤出效应小,货币政策效果小。
2. 凯恩斯极端和古典极端的含义、特点 (P442-443,P446-447)
1)凯恩斯极端
IS 曲线垂直(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
0,即不管利率如何变,投资都不会变)
LM 曲线水平 (说明当利率降到 r0 这样低水平时,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无限大) 财政政
策完全有效(经济大萧条)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凯恩斯极端的挤出效应为零(支出不影响投资) 。 这种情况之所以称凯恩斯极端,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 反应又不很灵敏时,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产生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很小。
2)古典极端
LM 曲线垂直 (说明货币需求的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利率变化无限大, 政府支 出对私人
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
IS 曲线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 投资大幅度变
动) 。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古典主义极端的挤出效应完全(支出的增量等于投资的减少量) 。 这种情况之所以成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是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 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不敏感,货币 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近于零。因此 LM 是一垂直线,胡碰壁供应量的任何变
动都对 产出有极大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
8
3.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P443-444) (图形上, LM 越陡, IS 越平,挤出效应越大) ( 1)支出乘数的大小(正比) ( 2)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正比) (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反比)
(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正比)
4. 混合政策的效果和使用情况( P448-449 )
(1)扩财与紧货:经济轻微萧条,就业情况不够好(
r,y 不确定)
失业率偏高 →扩财→总需求 ↑→y↑→就业↑→担心导致经济过热进而产生膨胀 →紧货(降温) 扩财: IS 右移 → 总需求 ↑→y↑(m ,L1=ky ↑,L1+L2=m ) → L2 ↓(一定程度挤出效应) →增加就业 紧货: LM 右移 → m ↓→r↑→i↓→y ↓
( 2)双紧:经济太过火热,严重膨胀(
r 不确定, y↓)
双管齐下
紧财: IS 左移→总需求↓ → y ↓( m ,L1=ky ↓, L1+L2=m )→L2↑→r↓ 紧货: LM 左移 → m ↓→r↑→i↓→y ↓ (3)紧财与扩货,经济发展有些过度,轻微通胀(
r↓, y 不确定)
紧财: IS 左移→总需求↓ → y ↓( m ,L1=ky ↓, L1+L2=m ) →L2 ↑ → r↓(给经济降温,抑制通胀) 扩货: LM 右移 → m ↑→r↓→i↑ → y↑(防止降温过度导致经济衰退) 第十六章
1. 四大政策的目标 (P457-459)
(1)目标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意义:一切生产要素(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经济学家对充分就业的描述:①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
②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允许自然失业存在 ③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
(2)目标二——价格稳定
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 (3)目标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GDP 的年均增长率 (4)目标四——国际收支平衡
CPI 、 PPI 、 GDP 平减指数)的相对稳定
2. 自动稳定器效用发挥的机制 (P461-463)
(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税率越高,自动稳定功能越大)
A.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Y下降,个人收入减少
① 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 Yd 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 下降一些(与固定税相比)
② 累进税制时,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超过纳税人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 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B.经济繁荣时,国民产出水平Y上升,个人收入增加
①税率不变时, 政府税收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 Yd 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 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 增加一些 ②累进税制时,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超过纳税人收入增加的幅度,从而 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指政府转移支付)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9
3.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P472-475) 、货币创造乘数 (P468-471)
(一)三大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①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一般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 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
②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过程: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rc
借款或贴现 借款或贴现
③再贴现率政策的操作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Mc
1 1
rc
re
H rd
M M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M
rc
rc H rd re
萧条时,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借款↑→ 繁荣时,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借款↓→ ④
再贴现率政策的评价
M↑→ r↓→ i、 c ↑→总需求增加 M↓→ r↑→ i、 c ↓→总需求↓,抑制通胀
a 不具主动性,只能被动地等待商业银行向它借款 b 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已大大减弱,效果相当有限
c 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而言,贴现只能作为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少加利用 d 往往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结合在一起执行 2 )公开市场业务:
①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 ②作用过程:通过金融市场上对政府债券的公开买卖来调整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发生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
④公开市场业务的评价
a 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为主要的手段
b 比其他政策更具灵活性,易于准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可利用债券的具体规模来控制 c 可以连续地、灵活地使用,且纠错能力强,能及时纠错 3)法定准备率
① 作用过程:利用货币创造乘数原理( M/H=(rc+1)/(rc+rd+re) ), rd 的调整可以扩大或收缩信贷,进而增加或 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总需求 ②操作
萧条时, rd↓→ M/H ↑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 M ↑ →r↓ →i、C ↑→总需求↑ 繁荣通胀时, rd ↑→ M/H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 →M ↓ →r↑ →i、C ↓→总需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