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 大众传播学 课程号: 18600745j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参考教材: 理论 实验 The communication 适用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理论学时: 48学时 上机学时: 0学时 总 学 时: 48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翻转、案例 翻转:4学时;案例:4学时; 实践、创新 实践:2学时;创新:2学时 学 分: 3学分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前导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作为探讨人类信息交流的规律、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最新的需求。旨在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2.1 课程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传播学基本理论,对传播现象进行建模; 2、能够应用群体传播原理,分析大众传播问题。
3、能够根据大众传播要求,合理选择传播工具,设计针对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传播意识,充分考虑社会因素。
4、在项目研究中能够融入团队,在团队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主要描述课程的本质特点。
《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活动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传播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2.3教学方法
1、传统讲授+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指导自学法:传播学研究领域之传播者、传播控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第一层对比是从不同社会制度来对比学习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重点,对于极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则由教师列出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只做基本了解;第二层对比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种媒介规范理论来对比,从“背景-观点-评价”这一思路来讲授这三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性及承接性,其中对比重点讲解自由主义与社会责任媒介理论,而民主参与媒介理论则由学生按前面的思路自主学习。通过这两种方法的配合使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减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更多时间进行自学思考。
2、传统讲授+尝试教学法+辩论教学法:传播学研究领域之传播媒介的教学方法。对于各种媒介的介绍选取的是由教学法专家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一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也就是以教师出示尝试题为起点,先让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练习,然后在尝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启发学生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再根据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把本门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归成几个方面,按建议的讲授顺序(切记不要按照某一具体教材的章节来划分),分别阐述其在专业规范中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按知识单元分配学时,并标明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重要程度。在本章的最后按表格汇总列出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人类传播活知识单元 知识点 讲授提示与方法 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6) 传播的定义(理解,核心)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核心) 传播学的基本问题(4/6) 精神交往理论(理解,核心)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理解,核 6 课堂讲授 4 动的历史与发展 (3/23) 人类传播活动的现状(3/23) 心)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运用,核心) 象征性社会互动(运用,核心)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运用,核心) 讨论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符号(1/20) 意义(1/20) 4 课堂讲授 讨论 课堂讲授 讨论 课堂讲授 讨论 14 8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的基本过程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运用,核心)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运用,核心) 大众传播(运用,核心) 12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运用,核心)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运用,核心)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运用,核心) “沉默的螺旋”理论 “培养”理论 “知沟”理论 4.案例设计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中,配合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等与之配合。在传统讲授伊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关于老人摔掉门牙事件的新闻报道,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同样是老人摔掉门牙事件,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四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从这一小事件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引入此案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围绕这些问题组织一次临时性的课堂讨论。因为案例材料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都忍俊不禁,激起了学生彼此交流的兴趣。这时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组长代表发言表达对该组新闻报道的看法。经过对学生的讨论总结,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观点集中在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是导致同样一件事的报道侧重点有区别的原因。针对此结果,教师适时提出了“到底谁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政治、经济、文化与媒介从业人员等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及影响过程与作用等,将这些知识点对学生逐一进行呈现,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在讨论中交流学习。传播控制的讲授使学生意识到信息传播并不是一个简单地信息流通过程,大众媒
介并不能无所顾忌地进行传播活动,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规范来约束大众传播活动呢?对于这部分理论知识内容,采用对比教学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第一层对比是从不同社会制度来对比学习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重点,对于极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则由教师列出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只做基本了解;第二层对比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种媒介规范理论来对比,从“背景-观点-评价”这一思路来讲授这三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性及承接性,其中对比重点讲解自由主义与社会责任媒介理论,而民主参与媒介理论则由学生按前面的思路自主学习。通过这两种方法的配合使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减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更多时间进行自学思考。
5.作业设计
近30年来我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分析研究方案。
建立研究目标 运动员媒介形象是媒介形象的一种典型,意指通过媒介方式塑造与传播的运动员形象。从媒介叙述的角度分析,运动员形象是体育类叙事文本的重要内容要素之一,成为体育事件的参与者与情节的联贯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借鉴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内容方法,研究近30年来我国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现状,重点分析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生成机制、类别及其相互关系,即分析运动员媒介形象是如何通过媒介的叙述修辞产生的,运动员媒介形象群体的深层生成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能力培养等方面确定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的构成。考试方式应从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实行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要设置注重能力考核、综合程度高的大作业,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设置阶段性月考,以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其学习效果,建议采用AB卷随堂测试,考试时间限定在45分钟以内。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比例不少于50%,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记笔记情况、课堂讨论、学习情况汇报、回答问题和考勤等方面)成绩所占总成绩比例不高于10%。不同教师讲授的同一门课须采用统一考核方式。
对于以报告形式答辩的专业方向课程,平时成绩可占总成绩比例的30%,答辩环
节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70%。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 作业 分值 100 10 成绩评定方法 闭卷,占总成绩90% 占总成绩10% 6.2 考核评价的标准
阐述所采用的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内容和评价标准。采用考试方式要阐明题型的设计、知识点和能力评测点所占的比重等标准。 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单项选择、填空、简答。
考试所涉及知识点:概念部分涉及了传播、媒介、受众、把关人、传播效果、层级和模式等;类型部分涉及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代表理论部分涉及了议程设置、框架效应、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等;扩展研究部分涉及了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和广告的关系;学科工具部分则涉及了符号学、诠释学、修辞学和媒介批判等研究方法。
大纲撰写人:叶彤
课程组负责人:叶彤
专业负责人:郭弘
2024 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