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接触变形,过大的预负载对提高刚度没有明显的小果,而磨损发热量和噪声都会增大,轴承寿命将因此而降低。
轴承间隙的调整量,应该能方便而且能准确地控制,但调整机构的结构不能太复杂。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内圈相对外圈可以移动,当内圈向大端轴向移动时,由于1:12的内錐孔,内圈将胀大消除间隙。
其他轴承调整也有与主轴轴承相似的问题。特别要注意:调整落幕的端面与螺纹中心线的垂直度,隔套两个端面的平行度都由较高要求,否则,调整时可能将轴承压偏而破坏精度。隔套越长,误差的影响越小。
螺母端面对螺纹中心线垂直度、轴上和孔上套简两端平行度等均有严格的精度要求。 ③主轴与齿轮的连接
齿轮与主轴的连接可以用花键或者平键;轴做成圆柱体,或者锥面(锥度一般取1:15左右)。锥面配合对中性好,但加工较难。平键一般用一个或者两个(相隔180度布置),两键不但平衡较好,而且平键高度较低,避免因齿轮键槽太深导致小齿轮轮毂厚度不够的问题。
④润滑与密封
轴转速高,必须保证充分润滑,一般常用单独的油管将油引到轴承处。 主轴是两端外伸的轴,防止漏油更为重要而困难。防漏的措施有两种: a堵——加密封装置防止油外流。
主轴转速高,多采用非接触式的密封装置,形式很多,一种轴与轴承盖之间留0.1~0.3mm的间隙(间隙越小,密封效果越好,但工艺困难)。还有一种是在轴承盖的孔内开一个或几个并列的沟槽(圆弧形或V形),效果比上一种好些。在轴上增开了沟槽(矩形或锯齿形),效果又比前两种好。
在有大量切屑、灰尘和冷却液的环境中工作时,可采用曲路密封,曲路可做成轴向或径向。径向式的轴承盖要做成剖分式,较为复杂。
b疏导——在适当的地方做出回油路,使油能顺利地流回到油箱。 ⑤其他问题
主轴上齿轮应尽可能靠近前轴承,大齿轮更应靠前,这样可以减小主轴的扭转变形。 当后支承采用推力轴承时,推力轴承承受着前向后的轴向力,推力轴承紧靠在孔的内端面,所以,内端面需要加工,端面和孔有较高的垂直度要求,否则将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支承孔如
3 5
果直接开在箱体上,内端面加工有一定难度。为此,可以加一个杯形套孔解决,套孔单独在车床上加工,保证高的端面与孔的垂直度。
主轴的直径主要取决于主轴需要的刚度、结构等。各种牌号钢材的弹性模量基本一样,对刚度影响不大。主轴一般选优质中碳钢即可。精度较高的机床主轴考虑到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可以选用40Cr或其他合金钢。主轴头部需要淬火,硬度为RC50~55。其他部分处理后,调整硬度为HB220~250。
设计心得
通过机床设计,我觉得这才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能很好的发挥主动性。
首先从一开始,邹老师的机床讲座使我了解了机床设计的整个流程,随后在老师的帮助之下,确定了用于加工的工序,从而开始了机床设计。
我所选择的机床是铣床,转速不高,选择的加工余量也比较大,因此机床的尺寸偏小,从机床转速级数的选择开始,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有些资料的出版时间竟然比我还早好多年,在古老的书籍上,我查到了很多自己需要的数据,在选择尺寸以及校核计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在绘图一开始,我就先在草稿纸上标出大概的尺寸以及结构类型,从而为CAD绘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随后的绘图阶段,效率倍增。
通过整个机床设计过程,我不仅学到了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还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耐心,最后,还是要真心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立德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关慧贞 冯辛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3]陈秀宁 施高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邱宣怀 机械设计(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