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 (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楚辞

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

(学生答:“风”“骚体”)进一步了解“风”指《诗经》中的风,“骚体”指的是楚辞

学生自主完成:《诗经》收集的是哪一时期的诗歌?它由哪三部分成?采用的艺术手法有哪些?楚辞有何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

★“设计小贴士”:由于本目内容比较简单,一些基本知识点在语文的文学常识中已经学过,因此完全可以有学生自主完成。可以根据学生已了解的《诗经》中的诗歌,让学生知道《诗经》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2、汉赋

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大家都搜集了哪些材料呢?(学生根据预习时搜集的汉赋材料,课上交流展示。)举例补充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二)“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里长”---唐诗

教师:

唐朝时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据所学知识,大家对唐诗了解有几分?

学生交流展示: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设计小贴士:学生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能够初步解决课本中涉及到的唐诗的基本知识点。 (1)展示材料:

《将进酒》(节选)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杜甫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教师:以上作品能反映出李白、杜甫怎样的诗歌风格?并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加以分析。

学生总结: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杜甫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李白生活在大唐鼎盛时期,他的诗歌较多的反映了盛世的繁华、人们思想的积极昂扬状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时,他所经历的多是战争苦难,其诗歌大多是批判现实之作。

★设计小贴士:以上四首诗是学生学过的作品,学生相对比较好理解。此处亦可适当补充诗歌产生的背景,以加深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探望妻儿时所作。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呢? 学生总结: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师:由此,大家交流分析中唐以后的代表人物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理解并加以体会(白居易的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教师:如果我们把唐代称为诗的时代,则宋代被称为什么? 学生:词的时代。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下面我们就来体味宋词带来的艺术魅力。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宋词

教师: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有哪些关于宋词的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展示):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材料展示: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师: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与苏轼的词风有怎样的区别? 学生总结:辛弃疾的诗多了一份沉郁和悲凉。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学生总结:和时代背景有关,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商业都市兴起、文人阶层发展壮大。而南宋,山河破碎,统治者偏安于江南地区,辛弃疾的词充满了报效国家,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设计小贴士:以上词是学生所熟悉的作品,学生相对比较好理解,以加深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师:婉约派的词代表及其作品特点,大家自主了解。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明确即可。

(四)“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元曲的所抒发的愁闷情怀

★设计小贴士:回顾此前所点拨的知识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社会被分为四个等级,汉人地位低下,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备受压抑。以加深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也可适当补充一些文学常识: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清小说

教师: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我国明代的“四大奇书”是哪些?

学生: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材料展示:

材料一: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材料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

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 胡适《吴敬梓评传》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教师:通过以上材料,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总结:小说中浸染这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小说中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总结:明清时期社会背景。政治上,专制制度的腐朽;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文化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印刷术的完善。

【练习反馈】

一、课堂练习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反馈:答案B。本道题大部分学生能答对。本题考查明清小说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需要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 二、课后练习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文学中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明清小说代表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1)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明清小说中,从内容上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哪些作品?

答案:(1)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明清印刷业的发展。

(2)《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三言”“二拍” 【板书设计】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反思应对】

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

(1)紧紧围绕课标的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结合学生所学的文学常识完成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点的点拨和掌握。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能够利用材料进行分析整合,问题的设计也是能够围绕课标来展开。 2、本教案使用后的建议:

(1)因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文学常识,因此课堂中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讨论,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2)在阅读史料的方法和关键信息的提取上,教师还应进行点拨,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取关键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dtcd1m8tu1wxgu8k8be9y6ym8c7oz00mw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