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01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02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03景观入手。
(1)自然景观:04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05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06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物质方面的,如服装、建筑、艺术作品等。(×)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2.下列不属于城乡景观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C.《拓荒牛》雕塑 答案 B
解析 城乡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文化景观,黄山云海属于自然景观。
3.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
提示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分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观体现的01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1.判断正误。
(1)乡村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2)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永定土楼既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又体现出当地自
B.黄山云海 D.山西的乔家大院
□然环境的影响。(√)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气候湿热 C.地表不平 D.当地风俗 答案 B
解析 傣族生活的云南气候潮湿,降水较多,“高脚”式竹楼建筑离地高,利于通风,防潮气。
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主要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提示 主要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影响建筑风貌: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01色调、02色彩。
2.影响建筑格局: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能反映某种03文化意识和04审美情趣。
3.影响城镇的空间格局:城镇整体或局部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05价值追求。,1.判断正误。
(1)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体现了文化意识,即遵循礼制。(√) (2)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古代都城强调城廓方正、对称。(×) 2.下列各项城镇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城镇道路 B.城镇建筑 C.城镇交通工具 答案 B
解析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镇中的建筑。
3.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而美国街头,除特殊的建筑,不允许有围墙。这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提示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
□
□
□
□
□
D.餐具
任务探究 地域文化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
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成果展示] (1)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族群中传播。
1.地域文化的形成
2.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