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总体上,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随着教师职业实践的深入展开而不断地形成与发展的。 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看,一般来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主要在于使教师成为合格公民,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达标,即先为人,后为师。
职业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在上好每一节课、或在带好每一个班的过程中,教师须要讲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探索其间的艺术性。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教师在解决各类问题中, 教师总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不断创新), 即要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由此,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包括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终身追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进入为师最高境界,必须志存高远,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保持强劲的动力和充沛的活力,达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然,教师追求职业理想也是无止
境的,但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力求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文化的权威。
具体地,教师在职业实践中,也应充分利用多种路径,并将之有机综合,才能有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德性教师。概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
1 .具体的教育实践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教育实践包括基本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团工作)学校管理工作、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工作等等。
2 。自主反思与交流(与同伴和学生),是主观条件,也是关键所在。
教师需善于思考,自觉从各方面不断总结提高自己,这是任何他人不可替代的。只有且必须有教师的主观努力方可。 3 .学习培训、研究探索:从学校管理角度,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与系统学习培训和课题研究探索的机会,有利于教师素养的快速提升。
4 .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是保障
教师需在面对学生、工作与失业、自身等各方面,获得成就体验,产生崇高感,享受其内在的尊严与欢乐。否则,教师长生职业倦怠心理, 缺乏追求职业理想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