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泰州市葛尤村建设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因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寒假期间我回到家乡,通过问卷,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询问本地农村人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创造农村和谐氛围,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风建设,农村民主建设等.
调查情况
创建小康新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是保证。我新农村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大力营造小康新村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小康新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农业发展效益不够,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不明等问题。
2突出重点,稳步实施。整体推进小康新村的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小康新村创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不能盲目冒进,违背客观建设规律,又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走过场,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稳步实施。
3统筹兼顾,切实保证小康新村创建工作持之以恒。开展小康新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式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载体。
4 把小康新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设小康新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小康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望月。
4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着力点集中到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来,小康新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本次调查的主要步骤如下: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葛尤村的村民和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 3、拟定写作提纲,开始写作 4、向老师提交调研报告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共建小康新农村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
1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 2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
3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4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3、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4、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 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在市场经济十分繁荣的今天,寻求致富项目,拓展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质量。鼓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创新发展,发挥农民的一技之长,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社会实践匆匆结束了,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看待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是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