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书院制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所进行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公民意识教育与近年来部分高校内逐步兴起的书院制的培养模式,从内在精神、育人目的上存在密切关联。且书院制所构建的民主式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应采取多种办法,不断推进书院制模式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书院制 公民意识教育 政治效能感 一、我国当代的书院制及其育人特点
书院制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高等院校教育与管理模式,由于单一的专业教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书院制则建立在对于传统培养模式的反思之上。书院制现已为我国多所高校所逐步采纳:如香港中文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等。虽然其具体办院模式各院校仍在探索之中,但其共同点在于:书院制是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书院与西方高校住宿学院制的基础上,以学生通识教育为理念,以学生宿舍单元(书院)为场域,以第二课堂所包含的社会实
1 / 11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践、交流沙龙、科创活动等为形式,实现书院内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与学生的密切沟通,以及多主题下的学生与导师的良性互动,从而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之外的全人教育。
(一)贯彻通识教育理念
区别于传统院校的专业教育,书院制则强调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学生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的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开设私学所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①现代书院制的通识教育则通过设立与专业课并立的通识类核心课程,内容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教育等多个领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学生对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基础认知,并构建具体知识层面以上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从而追求知识全面、人格独立的培养目标。
(二)强调环境育人的培养手段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在《规训与惩罚》中探讨了微观权力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使用,指明了学校的空间建筑设计在学生规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②而当代书院制尤为重视学生住宿空间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书院”即传统的学生宿舍区域,但通过在书院内增设相应的活动空间与设施,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艺体训练、心理活动、科技创新等功能区域。导师以兴趣小组或主题活动的形式进入书院,与学生形成近距离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专业授课之外的
2 / 11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自由研究与个性发展。
(三)推行民主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Democratic Management),是将政治学所倡导的民主价值,纳入一个组织内部的具体管理办法,强调被管理者更多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从而共同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书院制高校多通过在学生奖评优分配、学生组织干部选拔等事务上推行民主管理,修正传统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权威性掌控,使学生通过奖评优投票、参与书院院务委员会以及成立学生权益组织等方式,掌握学生事务管理的部分权力,实现书院事务管理的公开化与民主化。
(四)实行导师制的育人方法
由于一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少,便于进行小范围指导,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学业指导与成长咨询。书院制高校一般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在书院内积极推行导师制度,促进师生的深入接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推行学业导师进单元制度,以及辅导员(成长导师)的导师化、咨询化转型等。
(五)各书院构建有交叠并差异化的培养目标 由于一所高校内下设多个书院,每个书院会在发展中逐步成型一套独立而具体的文化品牌与培养理念:一方面,不同的书院在教育理念上均交叠于几处:如强调学生的社会
3 / 11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育、德行与独立人格的塑造等。而另一方面,根据书院名称的不同,具体的发展传统,书院领导的个体理念等,则衍生出一套具体的育人理念,收纳于院训,并体现在其品牌的活动形式中:如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以“群育活动”为抓手,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领导与组织能力上。而同校的新亚书院则注重传统文化与西学的辅成关系,培养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视野。
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及其与书院制的内在关联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城邦之外,非神即兽。即谙熟的政治生活的技巧,学会在由不同意志的人所构成的复数公共团体中良好生存,是每个公民所必须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这点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也概莫能外。高等院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场域之一:由于我国在初高中教育中更为注重具体知识的学习,因而个体政治信仰培育、政治情感凝聚、政治文化熟识等任务,更多地为当代高等教育所承担。
这意味着,高等院校需要完成的是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正如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所言:国家的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培育合格的公民。③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构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认知,帮助大学生完成向社会人的顺利过渡,更维系着国家政治体制的稳定,社会良
4 / 11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好秩序的形成,进而关乎一个理想社会的建立。
公民意识这一概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学者的研究,学界已达成基本的共识: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同社会和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相互间的关系,即对其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知。④成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厘定个体自由的边界,指示个人在社会关系与社会规则中的理性行动。
公民意识的具体内容、构成要素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自主的人格意识。由于成熟的社会秩序首先基于成熟而理性的个体行动。在强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权力面前不轻易屈从,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而行动;其次,是规则的法律意识:现代社会生活中,人应该掌握法律知识,根据国家社会的规则所确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来确定个体自由的边界,并维护个体权利;再次,则是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指的是个人积极地对外展开行动,走出一己的狭隘,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对政治社会发挥正向的影响力,进而开展积极行动。 如果我们将公民意识教育置于书院制这一框架内进行思考,不难发现的是:一方面,书院制的培养模式,与公民意识这一现代素养,其内在精神与育人目标上均存在密切的关联。在大学育人的根本性问题:即最终要塑造怎样的人,进而由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建立怎样的社会关系问题上是高
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