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汉英谚语文化背景及其翻译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汉英谚语文化背景及其翻译

【摘要】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汉英谚语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发现不同类型的汉英谚语互译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旨在对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更好的理解英汉谚语和它们的理据方面有所帮助,并在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作者也希望本文可以对两种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汉英谚语 ;文化背景 ;翻译 1引言

何谓谚语?汉语、英语都有明确的释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规定“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也有学者认为“谚语是风土民性的常言,社会公道的议论,深具众人的经验智慧。精辟简白,喻说讽劝,雅俗共赏。流传纵横。”[1](P62)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现成话”。[2](P3)

“A proverb is a short wellknow statement that gives advice or expresses something that is generally true.”(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2003:1319)

“A proverb is a short saying in common use that strikingly expresses some obvious truth or familiar experience.”(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American Language 1988:1083)

通过上述各种定义,可以发现谚语定义的一个共同点,即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由于独特的地理背景、文化、历史、习俗和传统,汉英谚语有着各自独有的民族性。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汉英谚语的文化背景及翻译方法,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汉英谚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表层,以及汉英谚语的语言风格,以达到了解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它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用到好能使语言增色,文笔增辉。本文认为汉英谚语的民族性表现在宗教神话、历史、地理风情等三个方面,根据这三方面又可探讨与其对应的翻译方法。

2宗教神话文化背景谚语及其翻译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谚语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邃必定会体现出这一点,很多的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以及带有学术色彩的儒教,即所谓的儒释道三教,所以有不少是在宗教背景下形成的谚语。严格说来,儒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所以下面讨论汉谚时主要以道教、佛教为主。英国和英语国家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或新教,派系虽多,教义教理较为统一,很多英谚源自《圣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传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那时有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是我们祖先就创造了神话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些神话一代代流传下来并对中国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许多谚语也应运而生。同样,在古代的希腊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对英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1汉语以宗教神话为背景形成的谚语 ⑴宗教背景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宗教。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谚语,很早就已存在。道教盛行后,此类谚语更多。如: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它们所传承的性命双修的道教义理,字字珠玉,十分难得。 佛教于东汉时期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盛于隋唐,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就有了许多同佛教信仰相关联的谚语。例如: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原文是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表现出佛关怀众生的慈心和博爱。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⑵神话背景

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有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解释,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神话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些神话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并对中国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一些汉语谚语就证实了这一

点。例如: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出自一个民间传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自《八仙过海》) 2.2英语以宗教神话为背景形成的谚语 ⑴宗教背景

英美国家多信仰基督教,因而有不少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的谚语。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相关的谚语如:

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处不在。)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耶酥是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因此基督教徒中流行: Friday is an unhealthy day.(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 《圣经》是犹太人和英美等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一部圣书(The Great Book),他蕴含了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圣经文化。因而英语中有许多谚语是从《圣经》中点化出来的,如:

Everyman must bear his own cross.(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字架。)

浅谈汉英谚语文化背景及其翻译

浅谈汉英谚语文化背景及其翻译【摘要】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汉英谚语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发现不同类型的汉英谚语互译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旨在对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更好的理解英汉谚语和它们的理据方面有所帮助,并在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作者也希望本文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d9o86wowy3h0qr03o8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