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A错,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有A、E;B错,DNA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错,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A→E→B→D;细胞分裂间期(C图)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C正确. [选考加试·冲关] 10.(20xx·丽水一模)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的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 ) A.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 B.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 C.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 D.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 答案 B 解析 细胞群体甲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细胞群体乙多次分裂后细胞不一定均被3H-TdR标记,A错误;S期进行了DNA的复制,故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B正确;S期进行DNA的复制,培养液中缺乏脱氧核苷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C错误;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M期细胞比例增加,D错误. 11.(20xx·绍兴适应性试卷)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G1、G2期细胞内合成的mRNA种类差异明显 21 / 26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有着丝粒分裂导致DNA数目加倍的现象 D.若初级精母细胞一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一半精细胞含有该异常DNA 答案 A 解析 G1和G2期合成的蛋白质不同,细胞内的mRNA种类差异明显,A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定相同,B错误;DNA数目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C错误;DNA复制后一个DNA发生片段缺失,只会引起一个精子含该异常DNA,D错误. 12.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乙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均分到子细胞中的时期是图甲中的S期 B.图乙中的结构9与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C.图乙中具有选择透性膜的细胞器是5、6、7、8 D.图甲中S→X→1→2→3→4→Y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B 解析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包括Y(G1)期、S期和X(G2)期.分裂期包括分裂前期(图甲中的1)、分裂中期(图甲中的2)、分裂后期(图甲中的3)和分裂末期(图甲中的4),即图甲中的Y→S→X→1→2→3→4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NA分子均分到子细胞中的时期是图甲中的4期,故A、D项错误;图乙中的结构9是中心体, 22 / 26 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故B项正确;图乙中的7是核糖体,不具膜结构,故C项错误. 13.(20xx·北京,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的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细胞分裂期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图1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1]________抵达细胞两极,逐渐解螺旋;[2]________重建,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2)来自__________的小泡向细胞中央集中,在赤道面上彼此融合,小泡中的多糖物质用来制造新的细胞壁,小泡的膜则在其两侧形成新的[3]__________. 23 / 26 (3)与上图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种植物的亲代细胞(2n=16)的DNA双链用3H标记后,再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图甲所示时期,则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____________个.在图2中画出该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坐标图. 答案 (1)染色体 核膜 (2)高尔基体 细胞膜 (3)细胞在细胞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把两个细胞分开 (4)32 如图所示 (纵坐标用具体数字或2n、4n都可以;曲线上升应在后期开始时,曲线下降在末期结束,横坐标标注不作要求)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1]为染色体,[2]为核膜.(2)图中的小泡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图中的小泡来自高尔基体.丙图中的[3]与细胞膜相连,因此小泡的膜在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3]细胞膜.(3)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两个细胞分开.(4)已知该种植物的亲代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及核DNA分子数均为2n=16,而且每个核DNA分子的双链都用3H标记,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图甲所示的时期,每个核DNA分子都经过一次复制,因此细胞中共含有32个核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此时每个核DNA分子均有1条链被3H标记,1条链不被3H标记,即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核DNA共有32个.依题意可知,亲代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8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 24 / 26 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即含有32条染色体,16对同源染色体. 15.请根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曲线和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是上图中________图像(填字母). (2)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某些金属元素对细胞分裂有较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程度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表示,即分裂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材料用具:洋葱、1.0 g/L的AlCl3溶液、显微镜、解离液、龙胆紫溶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①将两组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约38~48 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 g/L的AlCl3溶液,B中加________________.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若干,制成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A、B中各100个细胞,分别计算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 结论: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②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 结论: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25 / 26 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不能 制作玻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 (3)实验步骤:②等量的蒸馏水 ③临时装片 ④分裂指数 预期结果与结论:③结果: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 结论: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 解析 (1)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如图A.(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已经将细胞杀死,细胞不具有动态变化.(3)实验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三氯化铝的有无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为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即分裂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26 / 26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