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 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小学生作文普遍流露出“假、大、空”倾向,“一凑、二抄、三套”成了作文的“诀窍”。学生的习作之所
以失真,流于学生腔,就是因为作文中缺乏真实的描写, 真实的情感。
同时,语文教师对习作的训练往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习作
教学中有流于随意性,从而使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难学,老 师难教,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问题突出。因此,走出传统作文教学
误区,革除传统作文教学痼疾,研究探讨新时期作文教学,激发小学
生作文兴趣,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 感悟生活 , 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 ,
从
细微处见真情 , 写出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习作 , 尝试构建体验性作 文的训练模式, 让作文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
表达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
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
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教
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的发展, 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作文真
实性研究,在作文中寻求学生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基于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创建的需要。
我校近年来重视作文教学, 广大语文教师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习
作兴趣,从挖掘学生习作的广度和深度出发,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撰写的许多论文获奖或发表,学生们在国、省、市的各类作文大赛中
取得好成绩。鱼学良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 《低年级大班额学生写话能力提高研究》也已顺利结题。我校的作文教学渐渐形成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课题研究,能使以往学校的作文科研成果得以推广和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之一是主题教育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实践和
体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让学生讲自己想说
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 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
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
2. 文学创作的萌芽理论
虽然小学生的写作不能和作家的文学创作等同起来, 但这并不否 认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生的写作可以看作是文学创作的萌芽阶段。若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习作的内容,一切习作训练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只有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和内容,才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的情景体验性作文是从作文的内容入手, 通过创设情境, 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小学生最能真实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新课标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写作目标的设定, 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其重在从学生自己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 引发真情实感, 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
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 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4. 语文即生活的理论
我国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
有所撰写。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强调生命的历程即体验的过程。
作文是
学生真实情感的再现, 个性内在感受的体验, 这些情景的再现和体验 过程都离不开生活, 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成
长的过程。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可供借鉴和利用的资源,促进
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 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情感作文的基本途径、策略、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情感作文的理论与操作
性结论 , 为作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3. 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表达个性思想、情感,抒写社会、生活、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给作文以真情实感的灵魂, 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 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
水平。
4. 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 展。
(二)研究内容
(1 )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分析。
(2 )指导高年级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3) 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怎样批阅习作更科学、更有效,探索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4) 略。
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阶
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