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测试冲刺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D)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2.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D)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理想国》
4.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5.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D)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6.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A)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教育起源于(C)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B.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阶级的产生
9.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B)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10.我国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的阶段是(C) A.高中阶段 B.初中阶段 C.小学阶段 D.大学阶段
1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A)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B)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旧式分工
D.机器大工业生产和社会主义制度
1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D)的特点。 A.强度 B.新异性 C.变化 D.对比
14.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具有不均衡性,表现为(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5.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C)的影响。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16.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17.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D) A.2006年6月29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6年9月1日
18.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发生心理冲突,说明人格具有(C)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9.情绪和情感是以(A)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20.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人依法追究(A)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一般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元认知包括(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调节 C.元认知假设 D.元认知体验 E.元认知监控
2.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 D.责任感 E.幸福感
4.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有(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材教法 D.教育经济学 E.教育社会学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班会的类型主要有、生活会和__________。 2.中国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3.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_。 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和为根本宗旨的教育__________。 5.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__________。 6.狭义的德育是指__________。
7.桑代克总结的学习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强化理论是由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家提出的__________。 9.客观物体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__________。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2.简述课堂导入的类型。 3.简述教育的现代特征。 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谈谈应如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2.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六、案例分析(15分)
最近,某报社记者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每天早晨,我去送孩子上学,都会看到值周学生站在校门口,看到老师进入,便会举手敬礼,齐声问好,可是老师却视而不见,从未见有回敬还礼的,可如果见到老师不问好,则会被批评、扣分……”
此后,记者走访了该市几所小学,发现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一位对该现象很有感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后,送记者出门时,面对学生的“校长好”,仍然无动于衷!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说到底,学校的老师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高高在上,才不会理会学生的敬礼。”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理论,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才能把对学生的热爱落到实处。 分析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A5.D6.A7.C8.C9.B10.C11.A12.B13.D14.B15.C16.B17.D18.C19.A20.A 二.多项选择
1.ADE2.ABCE3.ABCD4.ABC5.ACDE 三.填空题
1.常规班会 主题班会2.孟子3.基础性4.民族素质 民族创新能力5.因材施教 ’6.学校德育7.准备
律 练习律 效果律8.行为主义9。知觉10.埃拉斯莫斯 四、简答题
1.(1)发现和提出问题;(2)分析和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2.(1)直接导人;(2)温故导人;(3)直观导人;(4)问题导人:(5)实例导人;(6)情境导人。
3.(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规划和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五、论述题
1.(1)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出制度; (2)因地制宜,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3)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 (4)引导家庭教育的介入。 2.(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和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和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六、案例分析
(1)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
(2)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3)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把对学生的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其次要把爱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第三,要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第四,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