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 FC-21-1D-DD-47
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
整理表
姓 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 修订 / 内容可编辑
第 1 页 共 8 页
文件编号: FC-21-1D-DD-47
第 2 页 共 8 页
文件编号: FC-21-1D-DD-47
教案:第二十二课
主题写作
如前所述,赋格论证的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命题,它以简练的主要乐思(Theme)体现。出现在主调上的主要乐思,谓主题(subeject);出现在属调上的则称答题(随后章节详述)。当乐曲转入中间调性展开部分,若新调仅有主领域陈述主要乐思时,仍称主题,若其他调性以成对的主属领域关系分别陈述主要乐思时,则分别称谓主、答题(随后章节详述)。
例如Ⅰ16,该曲在12m转入中间部,主要乐思从12-18m在Bb大调领域出现,其中12-13m为主题,13-16m为答题,17-18m为主题。
通常情况下主要乐思在全曲中的每次出现都应保持一致,但事实上为了和声、调性等原因,主要乐思往往有个别音的变化。
类型
Ⅰ,长式主题
赋格曲的主题在结构形式上有两大类,一类谓andamento,往往由两个、甚至多个动机构成,通过模进的方式,形成乐段式结构。这是巴赫为了适应器乐演奏需要而大胆创造的主题形式,在此之前声乐化的赋格主题是不用模进的。这种形式的主题乐思表述比较完整,篇幅较长,可谓之长式主题,如小型序曲与赋格中的E小调小赋格(BWV941)、
§19-1 巴赫C大调管风琴赋格(BWV547)
从例中可以看到长式主题的一种风范,即往往以结束在短小时值上的停顿分成动机或短句,造成一些休止片断,构成一种张力,然后以此为单位予以模进发展。
长式主题往往用于独立的、规模较大的赋格曲中,已成为后世作曲家仿效的一种风范了。
如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59/3中的赋格主题、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中的赋格主题,柴科夫斯基的A小调组曲,等等。 Ⅱ,短式主题
另一类称soggetto,可谓短式主题,篇幅较短,符号性强,往往以单句,甚至短小的音调构成,如同我们
在平均律里看到的那些利车卡、坎佐那等等仅为二、三小节,甚至仅有几个音的主要乐思。
§19-2巴赫E小调管风琴赋格
主题的一般特征
根据赋格的审美特点,赋格的主要乐思的设计,应该具有如下的一般特性:
Ⅰ,符号性
第 3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