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壹致性提供依据;
(2) 统壹身份标签认证系统建设:建立统壹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禽类身
份认证,保证禽类及其产品的电子身份的唯壹性和真实性,提高整个产品链条系统的安全性;
(3) 过程跟踪模块建设:对某个检验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完整的状态跟踪及反馈
处理;
(4) 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壹个为整个养殖、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服务的数据
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壹致;
(5) 预警自动上报模块建设:根据数据中心获得的检测数据及时和信息标准平
台的关联判定法则相比较,自动判断某过程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且及时上报处理;
(6)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建设:
?日常检测数据、监管数据(包括正常、异常数据)录入系统,供数据统计研究之用
?各类检测、监测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
?某个独立过程的跟踪查询,确保各环节溯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7) 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立壹个跨网段、跨路由、突破地域限制和软硬
件不兼容问题的溯源产品数据上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将分散、异构的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壹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环节溯源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8)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溯源产品全链条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体系,保
证溯源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模块的安全,实现溯源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2.3系统体系结构
禽类信息化养殖及全程溯源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三个层次、二级节点和壹个数据中心和基础构架平台构成。
三个层次:网络资源平台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和应用服务平台系统。 二级节点:由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中心和食品产业链中各关键检测节点组成。数据中心为海量的禽类食品追溯和安全监测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保证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及安全性,实现食品追踪和安全监测管理功能。各关键监测节点包括养殖场节点、生产和加工线节点、仓库和配送节点、消费节点,实现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链的连接,且使各环节可视。
壹个数据中心和基础构架平台:壹个中心为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管理中心,本中心是构建于基础支撑平台RFID之上的管理平台。
图10.系统结构图
2.2.4系统设计
本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俩个系统:溯源管理系统和电子标识系统。
(1) 全程溯源管理系统:提供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数据记录、查询功能,从而解
决禽类溯源问题。
(2) RFID电子标识系统:主要标识禽类及其产品的身份,以及和“溯源管理
系统”中的数据对应;且检验于产地检验检疫工作和外地检验检疫工作中的检验检疫对象是否统壹,从而保证溯源的有效性。 全程溯源管理系统功能
全程溯源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中心数据库系统、养殖场饲养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和加工管理系统、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消费终端查询系统、检验
检疫和监控系统、食品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等组成。
(1) 中心数据库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中心数据库主要包括:食品分类库及样品
库、食品关联监管和生产单位等基本数据、食品安全标准和安全指标、食品生产和管理信息、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等。 (2) 养殖场饲养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原料管理、生产过程管理、
实验室管理、出场管理、脚环管理、综合查询、基础数据维护等。 (3) 安全生产和加工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是:为养殖场食品进行生产加工进行信
息管理。于生产和加工环节中,将养殖环节中电子标签所标识的信息传递入生产加工环节信息链,按管理标准和规范采集生产加工不同节点上的信息,通过电子标签唯壹标识,且将该信息传送到物流配送环节中。 (4) 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为仓储和物流配送进行信息管理,通过RFID技术
于生产加工及商店供应链中建立追溯系统。
(5) 消费终端查询系统:于食品进入终端销售时,消费者能够查询食品关联信
息。
(6) 6.检疫监控系统:不仅于养殖、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检验检疫,基于RFID
技术的检疫监控仍能够于道口使用,且将监控链延伸到超市。 RFID电子标识系统
P149图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