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明学校创建申报理由
海岱镇初级中学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和勤奋耕耘,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成效。1999年10月,学校“普九”验收达标;2000年12月被宣威市委、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1年被宣威市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2002年1月被宣威市委、政府评为“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2002年6月被评为云南省一级初级中学;2004年12月被曲靖市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历年以来参加全镇举行的元旦、七一文艺演出节目均荣获桂冠,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再接再厉,查缺补漏,紧紧围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按照文明学校的要求和标准,努力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 学校基本情况
海岱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98年9月,原名海岱乡第二中学,2003年因撤乡设镇,更名为海岱镇第二中学。2010年9月学校经过改扩建,将宣威市海岱镇一中和宣威市海岱镇二中整合为海岱镇初级中学。
海岱镇初级中学占地面积79亩,总建筑面积2252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980人。教职工162人,其中党员38人。
专任教师145人,本科学历112人,专科学历43人,学历达标率为98.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学校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具体分为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三个处室,设有团总支、学生会、教研室、膳食科、保卫科,各科室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工作扎实。
二、 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1、 明确学校教育的任务和教师的责任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工程,教育的成败以否,不仅充分反映出当前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基于此认识,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注重教育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行民族伟大复兴等功能,要求每一位教职工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一颗爱心,培育满园桃李”的人生追求,立足“三个面向”,坚持“五育”并重,培养“四有”新人。
2、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对领导班子建设有明确的思路和很多具体的要求,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强化民主意识,超前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求领导集体深怀重教之心,恪守好教之责,务行礼教之举,善谋兴教之策,树立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狠抓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组织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习,提高广大教师对自身政治 思想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用“爱校如家,爱岗如渴,爱生如子”的敬业精神,用“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能,容人之才,容人之异”的博大胸怀以及良好品格去召示和教育学生。为让教师不断注入“长流水”,提高业务素质,学校鼓励自学,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函授、继续教育、培训等,对各级组织的参观、学习、研讨派人前往;坚持开展经常性、多学科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说课等活动,促进本校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增强教研教改意识,努力改变校舍校貌,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依法执教,改革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工作目标。学校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校纪校规以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突出“高、严、实、恒、创”五个特点,即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贵在恒、崇创新,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德育工作管理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为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学校针对师生思想道德领域的新特点、新问题,选准突破口,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德育工作。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构
我校建立了学校、政教、团总支、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分管政教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团总支书记、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到班级,可形成一种垂直关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确实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感染”的德育环境。比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德育活动室等,有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升降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讲话,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
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首先应调动管理德育人的积极性。学好《中学德育纲要》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较高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教师在评优、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三是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的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学校主阵地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