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纳税筹划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对纳税筹划定义的理解
答案: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凭借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与规划,以达到减少税款缴纳或递延税款缴纳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对其更深层次的理解是:
(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对于纳税人来讲,其在经营、投资、理财等各项业务中涉及税款计算缴纳的行为都是涉税事务。只有纳税人在同一业务中可能涉及不同的税收法律、法规,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涉税行为以期减轻相应的税收负担,纳税筹划更清楚地界定了“筹划”的主体是作为税款缴纳一方的纳税人。
(2)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是纳税筹划与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根本区别。
(3)纳税筹划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正当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追求自身财务利益最大化是一项正当权利。个人和家庭作为国家法律保护的对象也有权利谋求自身合法权利的最大化。纳税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无偿付出。纳税筹划是企业、个人和家庭对自身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其应有的经济权利。
(4)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综合性谋划活动。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第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财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纳税人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第二,纳税人在经营、投资、理财过程中面临的应缴税种不止一个,而且有些税种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纳税筹划中不能局限于某个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统一规划相关税种,使总体税负最低。第三,纳税筹划也需要成本,综合
筹划的结果应是效益成本比最大。 2. 纳税筹划产生的原因
答案: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产生的原因既有主体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追求
(2)市场竞争的压力
(3)复杂税制体系为纳税人留下筹划空间 (4)国家间税制差别为纳税人留有筹划空间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刘先生是一位知名撰稿人,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在与报社合作方式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调入报社;兼职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请分析刘先生采取哪种筹划方式最合算。
答案:对刘先生的60万元收入来说,三种合作方式下所适用的税目、税率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使其应缴税款会有很大差别,为他留下很大筹划空间。三种合作方式的税负比较如下:
第一, 调入报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刘先生的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则月收入为5万元,实际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
[(50000—2000)×30%—3375] ×12=132300(元)
第二,兼职专栏作家。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如果按月平均支付,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
[50000×(1—20%)×30%—2000] ×12=120000(元)
第三,自由撰稿人。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稿酬所得,预计适用税率为20%,并可享受减征30%的税收优惠,则其实际适用税率为14%。应缴税款:
600000×(1—20%)×20%×(1—30%)=67200(元)
由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仅从税负的角度考虑,刘先生作为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获
得收入所适用的税率最低,应纳税额最少,税负最低。比作为兼职专栏作家节税52800元(120000—67200);比调入报社节税65100元(132300—67200)。
第二章 纳税筹划及基本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计税依据的筹划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计税依据是影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直接因素,每种税对计税依据的规定都存
在一定差异,所以对计税依据进行筹划,必须考虑不同税种的税法要求。计税依据
的筹划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切入:
(1) 税基最小化。税基最小化即通过合法降低税基总量,减少应纳税额或者避免
多缴税。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2) 控制和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一是推迟税基实现时间。推迟税基实现时间可
以获得递延纳税的效果,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的资助,
给纳税人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税基推迟实现的效果更为
明显,实际上是降低了未来支付税款的购买力。二是税基均衡实现。税基均衡实现
即税基总量不变,在各个纳税期间均衡实现。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税基均衡
实现可实现边际税率的均等,从而大幅降低税负。三是提前实现税基。提前实现税
基即税基总量不变,税基合法提前实现。在减免税期间,税基提前实现可以享受更
多的税收减免额。
(3) 合理分解税基。合理分解税基是指把税基进行合理分解,实现税基从税负较
重的形式向税负较轻的形式转化。
5.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实现。课税后若不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就由卖方自己承担;课税之后,若课税商品价格提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究竞税负如何分配,
要视买卖双方的反应而定。并且这种反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
转嫁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也是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
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
条件下,税负转嫁情况也不相同。
(3)税收制度。包括间接税与直接税、课税范围、课税方法、税率等方面的不
同都会对税负转嫁产生影响。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20 人)。该企业将
全部资产(资产总额300 000 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100 000
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2009 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
得为190 000 元,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取工资。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
业性质进行筹划?
答案:方案一:如果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按税法规定其经营所得应缴
纳企业所得税(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的有关规定,小型微利企
业减按20 %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第一,工业
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
3000 万元;第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
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l 000 万元),而且其税后所得还要再按承包、承租经营所
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一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
情况下,企业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90 000×20 %=38 000 (元)
王先生承租经营所得=190 000-100 000-38 000 = 52 000 (元)
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52 000-2 000×12 )×20 %-1 250 = 4 350 (元) 王先生实际获得的税后收益=52 000-4 350 = 47 650 (元)
方案二:如果王先生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其承租经营所得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直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王先生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90 000-100 000-2 000×l2 )×35%-6750=16350 (元)
王先生获得的税后收益=190 000-100 000-16 350 = 73 650 (元) 通过比较,王先生采纳方案二可以多获利26 000 元(73 650 一47 650 )。
2. 假设某商业批发企业主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服装进行批发,年销售额为100 万元(不含税销售额),其中可抵扣进项增值税的购入项目金额为50 万元,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税款为1 . 5 万元。分析该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节税比较有利。
答案: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对这两类纳税人征收增值税时,其计税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一般将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适用的简易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比较,税负轻重不是绝对的。由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款实际上是以其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的,而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则是以全部销售额乘以征收率确定的,因此,比较两种纳税人税负轻重需要根据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来确定。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低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高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这种平衡关系,经营者可以合理合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按照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该企业年销售额超过80 万元,应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并缴纳15 . 5 万元(100×17 %一1 . 5 )的增值税。但如果该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只需要缴纳3 万元(100×3 % )的增值税。因此,该企业可以将原企业分设为两个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均控制在80 万元以下,这样当税务机关进行年检时,两个企业将分别被重新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并按照3 %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通过企业分立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变为小规模纳税人,节约税款12 . 5 万元。
第三章 增值税纳税筹划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简述混合销售与兼营收人的计税规定。
答案:按照税法的规定,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缴纳增值税;提供除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劳务应缴纳营业税。但在实际经营中,有时货物的销售和劳务的提供难以完全分开。因此,税法对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和兼营收人的征税方法作出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选择营业范围并考虑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混合销售是指企业的同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
税劳务,而且提供应税劳务的目的是直接为了销售这批货物,两者之间是紧密的从属关系。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我国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处理有以下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以及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征收营业税。其中,“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在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的销售额超过50 % ,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 %。
兼营是指纳税人既销售应征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又从事应征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而且这两种经营活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兼营是企业经营范围多样性的反映,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确定后,其他业务项目即为兼营业务。兼营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税种相同,税率不同。例如供销系统企业既经营税率为17 %的生活资料,又经营税率为13 %的农业用生产资料;餐厅既经营饮食业,同时又从事娱乐业,前者的营业税税率为5 % ,后者的营业税率为20 %。另一种是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既涉及增值税应税项目又涉及营业税应税项目。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为150 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 %的增值税税率。该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 万元(不
含税),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答案:该企业支付购进食品价税合计=80× ( l 十17 % ) = 93 . 6 (万元) 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 (万元) 应缴纳增值税税额=1501?17%?17%?80?17%?8.19(万元)
税后利润=
1501?17%-80=48.(万元)2
增值率(含税)=
150-93.6150?100%=37.6% 查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表后发现该企业的增值率较高,超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 % (含税增值率),所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比一般纳税人减少增值税税款的缴纳。可以将该企业分设成两个零售企业,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假定分设后两企业的年销售额均为75 万元(含税销售额),都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适用3 %征收率。此时:
两个企业支付购入食品价税合计=80× ( l 十17 % ) = 93.6 (万元) 两个企业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 (万元)
两个企业共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1501?3%?3%=4.37(万元)
分设后两企业税后净利润合计=
1501?3%-93.6=52.03(万元) 经过纳税人身份的转变,企业净利润增加了52.01-48.2=3.83 万元。 第四章 消费税纳税筹划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为什么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可以减少消费税应纳税额。
答案:《 消费税暂行条例》 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
纳税款可以按规定抵扣。《 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不再征收消费税。
根据这些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不再加工而直接销售的,可能比完全自行加工方式减少消费税的缴纳,这是由于计算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的税基一般会小于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基。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受托方(个体工商户除外)代收代缴税款,计税的税基为组成计税价格或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时 ,计税的税基为产品销售价格。在通常情况下,委托方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后,要以高于委托加工成本的价格销售,这样,只要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低于收回后直接出售的价格,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就会低于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
在各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自行加工方式的税后利润最少,税负最重;部分委托加工次之;全部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最低。 3.简述消费税税率的筹划原理。
答案:消费税的税率由《 消费税暂行条例》 所附的《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 规定,每种应税消费品所适用的税率都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是固定的。消费税按不同的消费品划分税目,税率在税目的基础上,采用“一目一率”的方法,每种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率各不相同,这种差别性为消费税税率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 (1)消费税在一些税目下设置了多个子目,不同的子目适用不同的税率,因为同一税目的不同子目具有很多的共性,纳税人可以创造条件将一项子目转为另一项子目,在不同的税率之间进行选择,择取较低的税率纳税。
(2)应税消费品的等级不同,税法规定的消费税税率也不同。税法以单位定价为标准确定等级,即单位定价越高,等级就越高,税率也就越高。同样消费品,税目相同,但子目不同其所适用的税率也不相同。所以对某些在价格临界点附近的消
费品,纳税人可以主动降低价格,使其类别发生变化,从而适合较低税率。 (3)消费税的兼营行为指的是消费税纳税人同时经营两种以上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的行为。现行消费税政策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和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在有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情况下,要健全财务核算,做到账目清楚,并分别核算各种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情况,以免由于自身财务核算不明确导致本应适用低税率的应税消费品从高适用税率,增加税负。
(4)在现实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档次,很多企业选择将产品搭配成礼品套装成套销售。现行消费税政策规定,纳税人如将适用高低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或将应税消费品和非应税消费品)组套销售,无论是否分别核算均按组套内各应税消费品中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算缴纳消费税。因此,企业对于成套销售的收益与税负应全面进行权衡,看有无必要搭配成成套商品对外销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如果成套销售的收益大于由此而增加的税负,则可选择成套销售,否则不应采用此办法。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3.某卷烟厂生产的卷烟每条调拨价格75 元,当月销售6 000 条。这批卷烟的生产成本为29.5 元/条,当月分摊在这批卷烟上的期间费用为8 000 元。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 元呢?(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卷烟在首先征收一道从量税的基础上,再按价格不同征收不同的比例税率。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上(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56 % ;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下(不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36 %。)
计算分析该卷烟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减轻消费税税负(在不考虑其他税种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