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考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考考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

3、金属的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

4、一些金属的特性: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

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锇的密度最大,锂的密度最小,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铬的硬度最大。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6、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7、金属与酸(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镁 锌 铁 铜 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试管壁发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生成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不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试管壁发热,Mg+2HCl =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 结论:Mg、Zn、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它们能置换出稀硫酸或稀盐酸中的氢。 8、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第 1 页

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CuSO4= Cu+FeSO4 浸入溶液的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 浸入溶液的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质量变化 溶液质量减少 应用 酸铜溶液(或农药波尔多液) 金属质量增加,不能用铁制品放硫金属质量增加, 溶液质量减少 金属质量增加, 溶液质量减少 结论:1.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Ag 2.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1.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9、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0、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应用: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 装置图:

(2) 步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装入药品并固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给氧化铁加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停止加热;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3)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高温点燃(4)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2CO+O2 2CO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5)注意事项:与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再加热,实验完毕,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

(6)尾气处理:因CO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原则是将CO燃烧掉转化为

无毒的CO2或收集备用。

12、工业炼铁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O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主要设备:高炉

点燃点燃高温有关反应:C+O2 CO2 2CO+O2 2CO2 3CO+Fe2O3 2Fe+3CO2

高温高温CaCO3 CaO+CO2↑ CaO+SiO2 CaSiO3

注意: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 13、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1)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第 2 页

X纯物质质量分数 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纯净物质的质量 ÷纯物质质量分数 纯净物质量

(2)物质纯度= ×100% = 1-杂质的质量分数 混合物质量 14、金属的锈蚀和保护

(1)铁的锈蚀条件:有水和氧气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2)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1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防止金属的腐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金属的回收利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 2、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

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注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

第 3 页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5、溶解度

(1)定义: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解性 溶解度\g 难溶 ﹤0.01 微溶 0.01~1 可溶 1~10 易溶 ﹥10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影响因素:①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②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8、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2)结晶: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②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

9、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10、溶液的配制

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装配贴签

误差分析:⑴ 计算错误 ⑵天平称量错误 ⑶量筒量取水错误

7、气体的溶解度: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盐酸的性质和用途。

(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盖后在瓶口产生白雾—--有挥发性。

常用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 。有腐蚀性。

第 4 页

(2)盐酸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盐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盐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酸能跟碱反生成盐和水。

盐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新的盐。

(3)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药物;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用于给金属除锈。 2、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98%的浓硫酸的密

度是1。84g/cm3 。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

浓H2SO4的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浓H2SO4的脱水性:使纸张或皮肤变黑。 (2)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沉着容器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使热量

尽快的散失。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硫酸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硫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硫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硫酸能跟碱反生成盐和水。

硫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新的盐。

(4)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

以及实验室中作为干燥气体的干燥剂。

3、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溶于水后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4、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 NaOH固体(白色)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又称为烧碱、火

碱、苛性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2)氢氧化钠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钠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能跟酸反应,生成和水。

氢氧化钠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

(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5、氢氧化钙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1)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 (3)氢氧化钙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氢氧化钙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钙能跟酸反应,生成和水。

氢氧化钙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氢氧化钙跟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4) 用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用于建筑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

化碳的存在。

第 5 页

中考考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中考考点梳理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2、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3、金属的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cr913ylut2xn8u9whcj4n25q6nxtf004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