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实地走访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座谈等方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步了解了当前农业生产的一些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邵阳市东大门,辖18镇4乡3街道办事处1国营林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27个行政村,53个居委会,面积1768平方公里,人口133.6万,耕地面积88.7万亩,其中水田62.6万亩,旱土26.1万亩。林地面积66.38万亩。近年来,邵东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粮食产量连年递增,多年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粮食、中药材、水果、黄花菜等农业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来势喜人。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
“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 二、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第一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三个第一,充分说明了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极端重要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播。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刻不容缓,座谈会上,新型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反映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共性融资难。当前,邵东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着调整产业结构,是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等重要作用。但同众多小微企业一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主要问题症结在于,合作社的机具、厂房、流转土地等固定资产不能像房产一样抵押贷款,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头号难题。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急需加快。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县初加工产业已相对饱和,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与订单减少、产品不好卖、利润下滑“两头受压”的情况。特别
是依拖廉桥药材市场进行加工的企业失去往日风光,小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大半停产关闭,龙头中药材加工企业也有不少是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陷入“经营困难—产品初化—供过于求—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
三是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不相适应。我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也是直接导致远安大部分企业成为家族性企业并且生产产品只是初加工产品,没有技术优势,不能抢占市场。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环境不优。近年来邵东县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了基本农田较为集中的两市塘、魏家桥等部分乡镇部分村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还普遍存在着标准不高、质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问题,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 三、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强化食品安全的能力。 二是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