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次。第一次清孔利用成孔结束时不提钻慢转反循环清孔,调制性能好的泥浆替换孔内稠泥浆与钻屑。第二次清孔利用导管进行,并在第二次清孔后25min 内及时注入第一斗混凝土。否则,需重新测量沉渣厚度或清孔。
桩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先静止1h,等悬浮物全部沉淀后再清孔,清至孔底泥浆比重为1.2 左右时,在孔内加入适量粘土用钻头旋转,将底部的砂石浮起,再次清孔,清至泥浆比重为1.05 左右,测量沉碴厚度,合格后开始下钢筋笼。
清孔后要对钻孔进行检查,孔的平面位置在各方向的误差均为50mm,钻孔直径应不小于桩的设计直径,倾斜不大于孔深的1/100,井底沉渣厚度不超过50mm。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小于2%,比重1.05~1.15,粘度17~20Pa.s。 三、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钢筋笼的制作
a.骨架制作方法可用卡板成型法或箍筋成型法。钢筋笼在现场平地上集中制作,分节绑扎,每隔2m 设置加强箍筋一道,纵向主筋采用焊接连接,整体或分节吊装入孔。在桩长不大、汽车吊臂够长时应尽量做成一节,在桩长很大时钢筋笼可根据吊车起吊高度分段制作。每段钢筋笼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刚度不足者应增设加强箍圈。钢筋笼制作完后,要逐节进行检验。
b.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无油渍、无漆污和铁锈。使用前应将锈污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不合格钢筋不准使用。
c.当钢筋有焊接接头时,1000mm 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竖钢筋搭接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大于5 倍的钢筋直径,焊缝高度大于0.3 倍钢筋直径,焊缝宽度大于0.7 倍钢筋直径。设计规范要求,桩基的钢筋笼中,直径≥25mm 的钢筋采用机械联接,采用SA 级接头。接头需要相互错开,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d.加劲箍筋和普通箍筋采用环筋形式。均采用双面搭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焊接时不得咬伤竖筋。
e.为了防止钢筋笼放置偏心,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50mm,在钢筋笼间隔的2m 断面上,分别设置4-6 个定位器,焊接在钢筋笼上。 2.钢筋笼的吊装和放置
钢筋笼搬运时要防止扭转、变形、弯曲。埋设放置钢筋笼时采用吊车整体吊装,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后,马上检查钢筋笼的位置是否安装到设计位置,是否发生偏心,检查合格后,马上对钢筋笼进行固定。 四、水下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钻孔桩的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施工。混凝土采用在有自动配料系统的拌合站集中拌合,倾卸车输送,吊车浇筑的施工方法。
1.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10mm;水泥用量不少于
340kg/m,含砂率宜为40%~43%,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采用连续级配;混凝土中可掺外加剂改善和易性和缓凝。外加剂选用的品种和用量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6。
2. 导管采用丝扣连接导管,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并试验隔水栓能否顺利通过,试水压力为0.6~1.0Mpa。导管应安装在钻孔桩的中心,由稳固架支固。导管的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300mm。导管安装完毕后,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和孔底泥浆的情况,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3.为了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贮斗内混凝土的初存量因桩径不同而不同,要保证首次浇筑时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1.5m 以上。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要始终埋入混凝土面以下2~6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浇筑时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和计算的混凝土的浇筑方量。
4.当井孔混凝土面接近和进入钢筋骨架时,宜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并放慢浇注速度,以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当井孔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可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下口有一定的埋深。
5.浇注开始后,应连续有节奏地进行,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应徐徐进行浇注,防止在导管内形成高压空气囊。
6.每一根桩的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要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入量,应保证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增加浇注0.8~1.0m,以留出破桩头的长度,确保桩顶质量。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7.在浇注即将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如果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使浇注工作顺利进行,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止污染。另外加大料斗至孔口的高差,使混凝土能顺利灌注,并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8.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混凝土的质量,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工作班的检查次数多于二次。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个工班检查也不小于二次。混凝土配合比要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化。为检查桩身的混凝土强度,试块在浇筑混凝土同盘的搅拌机中留取,其制作、养护、试验,符合国标《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五、桩头处理和检测
待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达50%以后,方可进行桩头处理,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桩顶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待桩头处理完毕后,对桩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应根据设计的要求采用静载试验或大小应变法进行。设计规范要求桩长超过 40m 的桩要用超声波法对整个桩身进行检查。灌注桩时,在桩身指定位置,按设计要求从桩头到桩底埋设三根Ф50mm 的钢管,呈三角形布置。 六、地质破碎带钻孔灌注桩施工措施
本合同段内存在有地质破碎断裂带,是钻孔施工的重大病害。 1、成孔工艺
3
成孔主要用冲击式钻机。冲击钻是利用钻头自身重量冲击成孔,而地质破碎断裂带地区基岩面凹凸不平,岩石坚硬,钻头在剧烈冲击基岩面时易在V 形岩沟中被卡住,且所成孔往往易成斜孔,因此宜采用“吊打”施工方法,这种短行程、密频率的冲孔工艺既可避免卡钻又可有效减少斜孔问题。
回旋钻由钻头转动循序渐进成孔,和岩面之间不存在垂直方向的剧烈对撞,因而不会卡钻。回旋钻造孔也会发生斜孔,但通过提升钻杆多次重复钻进即可修复,因此在破碎断裂带钻孔宜采用回旋钻机施工。 2、防范措施
查明地质资料:与设计单位共同摸准地质资料,地质破碎带分布情况。
采取安全措施:钻孔设备应放在钢架网上施工,这样塌孔时,钻孔设备可被钢网托于地面,避免损失。 对钻探查明要穿过地质破碎断裂带的桩位,宜在施工前处理,以消除施工隐患。
方法是从钻探孔试灌大密度泥浆(1.5g/cm3),若很快灌满,则表明地质破碎断裂带规模不大且为独立的,可不再做其他处理;如久灌不满,则表明地质破碎断裂带规模很大或为连通地质破碎断裂带,采取灌黄泥、砂浆等填充料,填满后再往下施工。 3.施工措施
浆面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浆面基本保持在一定高度(规范要求高于地下水位1m),若浆面异常变动(如急剧下降)应及时停止钻进,同时补填粘土块或补浆直至填满为止。
泥浆变化:钻入岩层后泥浆一般为黄色,当逐渐变为黑色时,说明可能遇到有淤泥填充的地质破碎断裂带,应补充密度为1.3~1.5g/cm3 泥浆,以保证成桩质量。
钻进速度变化:在同一地质层钻进,速度一般保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当钻进速度突然加快,甚至不用加压钻头也可钻进,说明有地质破碎断裂带存在,此时应立即停钻,观察浆面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塌孔处理
若地质破碎断裂带规模较小,可很快被孔内泥浆、土体填满,影响不大;塌孔稳定后可在原孔位回填重新钻孔。重新钻孔所用泥浆密度控制在1.3~1.5g/cm。
若地质破碎断裂带规模很大或遇到暗河,通常一次塌陷不能填满,只是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再扰动则会加大塌孔范围,且通常会将钻头陷死在洞中不能拔出。遇此情况一般只能放弃钻头,申请设计改变桩位重新施工。
七、钻孔灌注桩通过溶洞时施工措施 1、钻孔通过溶洞施工原理
钻孔桩通过溶洞时用震动锤下沉钢护筒至岩面,钢护筒高出施工水位1.0m 以上,严防岩面以上覆盖层在钻孔桩施工中坍塌。对于填充物为软塑或粘性土的较小溶洞,采用单护筒冲击造浆护壁法成孔,对于充填物为流塑性或空洞较大的溶洞,采用双护筒法成孔。
钢护筒沉至岩面,可以保持水头,维持孔内泥浆稳定,故能避免因水流的冲刷和泥浆的急剧下降造成孔口坍塌。当钻进充填物为软塑或粘性土的较小溶洞地层时,投入适量粘土和片石,利用钻头冲击将粘土和片石挤入溶洞,还可掺入水泥、烧碱和锯末,增大孔壁的自稳能力。当钻机穿过顶板,进入充填物为
3
流塑或空洞较大的溶洞时,将内护筒沉入溶洞至稳定性岩面,内护筒作用是防止溶洞内流塑状的充填物涌入孔内,还可止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流失。 2、钻孔通过岩溶时的施工要点
岩溶处成孔经过处理后的岩溶处,成孔方法基本上与普通石质地层成孔方法相同,采取用冲击钻冲击的方式成孔。成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大泥浆质量和密度。采用优质泥浆,当缺少优质粘土时,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水泥、烧碱和锯末,以提高泥浆胶体率和悬浮能力,其质量配合比为黄土∶水泥∶烧碱=1∶0.2∶0.4,锯末按黄土体积的10%掺入。
②当岩面的倾斜较大时,钻头易摆动,撞击护筒或孔壁,造成偏孔或塌孔,这时,回填片石,以低冲程反复冲砸,使孔底出现一个平台后再转入正常冲孔。
③通过溶洞进入充填地层的处置方法:对溶洞较小,充填物多为松散不稳定的土层者采用泥浆护壁方法,使用优质泥浆,保持孔内的水位高度,适时向孔内投入潮湿泥块或袋装粘土和粒径不大于13cm 的片石,采用低冲程将抛填物挤入溶洞孔壁或溶洞裂缝,以加固护壁,使之形成闭环,防止漏浆和塌孔。 3、双护筒冲击钻孔
对空洞较大的溶洞或充填物为流塑状时采用双护筒冲击钻孔法。
外护筒下到岩面或设计深度以后,即开始对覆盖层和溶洞顶板进行冲钻,其钻孔方法和传统的冲击钻孔方法相同,但成孔的桩径比设计桩径大10~20cm,以便内护筒顺利通过覆盖层和溶洞顶板。当钻孔穿过覆盖层和溶洞顶板后进入溶洞空间后,将内护筒下沉至位,即进行内护筒的排泥和稳固岩面的钻孔。护筒内排泥可采用冲击泥浆排渣法,也可采用吸泥法。
第2节桥梁下部结构工程
桥梁下部结构工程包括承台、墩柱、盖梁及桥台等工程。 一、承台施工
桩基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采用风动凿岩机破桩头,在离桩顶20cm 时改用手工破除。承台模板采用大块组合模板,混凝土浇注时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时,表面使用木抹刮平,用光抹压光,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光抹多次收光,施工完成后及时覆盖,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纹。 承台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详见附件9.2《承台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1、钢筋、模板
承台所用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加工,现场绑扎,钢筋的加工和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主筋采用闪光对焊,并与桩基主筋依次对正焊牢。
钢筋骨架上按纵、横间距0.8~1.2m 拴设同标号砂浆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浇筑混凝土时随浇随摘,
保证混凝土拆模后表面无垫块痕迹。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缝使用吹塑纸嵌填并用腻子或建筑密封胶填满打平,保证接缝平整,严密不漏浆。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场内搅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输,一次整浇,振动棒捣实。正式浇筑前,试验确定配合比、坍落度、振捣时间、振捣次数等技术参数。浇筑时在承台整个平截面内水平分层进行,并随浇随撤砂浆垫块,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 以内,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固。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3、施工作业要点
模板采用钢筋卡具固定牢靠;混凝土搅拌站严格控制水灰比与坍落度;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匀质性,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水,如发生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灌筑前应对钢筋、模板、预埋件、墙体拉结筋等规格、尺寸、数量、位置及牢固、垂正情况进行细致检查,经监理确认,作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连续整浇,振动棒快插慢拔;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与检查试件;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方可拆模,拆模后罩塑膜养护。 4、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承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施工中,会因控温措施不当而使混凝土的降温梯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内部发生温度裂缝,因此,在高温环境中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温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温控工作,我们采用“一降、二散、三保”的施工方案,就能控制混凝土的温差,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
⑴“一降”:是指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在与混凝土供应商签订混凝土供货合同时,明确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标号的前提下,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选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均匀拌合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内在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自身抗裂能力;
在混凝土中适当地掺入高效减水剂,以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太阳直晒拌制混凝土用的粗细骨料和水泥等,必要时采用冲冷水的办法使砂石料降温;使用经过降温的冷水拌制混凝土;用冷水冲洗混凝土输送罐车,使之冷确降温等等。
②利用沾布等遮盖即将浇筑混凝土的作业区,这样做既可以防雨,又可以使绑扎好的钢筋和支立好的模板降温。
⑵“二散”:是合理地控制混凝土内部的降温梯度,把混凝土中心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值控制在25℃以内,并把每昼夜的降温速度控制在2℃以内。做法是在混凝土中预埋Φ20mm 的循环冷却水管,并在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设置预埋温度传感器,测温点在平面上布置在中部和边角处,在高度上分别布置在中、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