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随着肾移植手术的普遍开展,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均可引起移植肾的大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希望在移植肾肾功能损害之前,及时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1~7]。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移植肾功能的监测
在器官移植的外科里,掌握移植物的血液循环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与移植有关的并发症早期往往表现为血供缺失和血流动力学紊乱[8],并发症的有效治疗常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如何通过移植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血肌酐升高作为排斥的指标既不敏感,又无特异性。到目前为止,肾活检仍然是移植肾排斥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其侵入性及潜在的并发症和取样误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9]。因此,寻找一种能快速诊断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的无创、有价值的影像学监测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而移植肾通常位于右髂窝,位置表浅,不受呼吸的影响,利于超声检查,图像质量较正常位置肾优良。因此,超声监
测移植肾能同时提供形态学血液循环状况方面丰富的信息,诊断效能为其它方法所不及。
2 超声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2.1 二维超声: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肾位置,肾的大小、形态,肾实质回声是否均匀,肾锥体排列是否规整,集合系统回声是否分离,肾被膜连续性及肾周有无积液,有无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等现象。初期的超声检查采用频谱多普勒(PWD)了解移植肾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总结了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诊断作用的实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出现以后,脉冲、连续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和检测移植肾动脉(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各级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移植肾的血流图受到注意,它与某些并发症引起的血供缺失的病理现象相联系,寄希望于成为又一个血供方面的诊
断指标。但由于CDFI技术的S/N较低,对低速血流不敏感及探测角度依赖性大等缺点,血流图与脏器真实的血流灌注情况差距较大,影响了它的应用价值。继CDFI之后的彩色多普勒能量(CDPI)技术,克服了上述的局限性,血流显示能力极强[10~14] ,更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供状态,由于CDPI卓越的血流显示能力,可以连续、完整地表现从肾门主干到肾包膜下微细血管网的整个血管树,在评价血流图时就有可能超越直观、定性的层次而进入量化的水平,以期更好的发挥CDPI的优势,使诊断更为客观、准确。CDFI和CDPI二者相结合可以清晰地显示各级肾血流,不仅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等优点,而且对移植肾内血流变化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移植肾术后临床首选的监测项目,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2.2 三维超声:移植肾的三维重建超声图像和实时三维成像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15,16]。前者以二维扫查为基础,用计算机进行快速三维图像重建;后者运用三维探头进行实时扫查,从矢状、冠状、水平3个断面进行三维空间实时成像,其图像更为清晰、细腻、直观、立体感强,特别是实时动态显示立体血管树图像,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肾血管的走行及血流分布状况,是其它影像学不可比拟的。
2.3 介入性超声:移植肾介入超声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自动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原因的最有价值的方法。目前已普遍采用Banff评分标准对移植肾排斥状态进行评估[17]。研究表明:Banff能有效地评估移植肾的急性或慢性排斥状态,从而指导免疫抑制治疗。
3 结论
随着肾移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肾排斥反应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在移植肾功能没有明显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无创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能够发展为慢性排斥的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一重要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如血液和尿液中的免疫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其它影像技术MRI等,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没有一种能够用于临床非常可靠的方法。超声检测移植肾结构及血流灌注病理改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价值[18,19]。如何更好地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连续、动态地监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给临床提供确切的有无并发症发生的依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Sijpkens YW,Doxiadis I I,Mallat MJ,et al.Early versus late acute rej-
ection episode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J]. Transplantation,2003,75
(2):204.
[2] Nicholson ML,Wheatley TJ,Doughman TM,et al.A prospective rando-
mized of three different sizes of core-cutting needle for renal transp-
lant biopsy[J].Kidney Int,2000,58:390.
[3] Fischer K,Hamza A,Eismann R,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use of
intedeukin patterns in patients being monitored after transplantation[J].
Clin Chim Acta ,2001,310,(1):71.
[4] Tan L,Howell WM,Smith JL,et al.Sequential 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Tlymphocyte cytokine rene expression in the early post renal allograft
period[J].Transplantation,2001,71(6):751.
[5] FREIDLER kw,Szolar DM,Uggowiter M,et al.Technical note:comparison
of colorDoppler energy sonography,with conventio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n detecton offlowsignal in peripheral renal transplant
vessels[J].Br J Radiol ,1995,68(814):1103.
[6] Turetschek K,nasel C,Wunderbaldinger PS,et al.Power Doppler versus
color Doppler imaging in renal allograft evaluation[J].JD lirasound Med,
1996,15(7):517.
[7] Carcia Criado A,Gilabert R,Nicolau C,et al.Early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bsplantation by Doppler prognostic imlication[J].JUltas-ound med,2001,20:518.
[8] Nicholson ML,Williams PM,Denelly PK,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measure ment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rejection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J].Br j Surg,1990,7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