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類件 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版頁次 次 A0 (1)-(4) 製程檢驗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本公司為加強品質管制,使產品於製造過程中之品質能有效的掌握,特訂定本辦法。 1.2 適用範圍 凡本公司產品於製造過程中之品質管制,悉依照本辦法所規範之作業執行。 1.3 相關權責 1.3.1 品管單位 (1) 文件之執行與制作 (2) 文件遺失、補分發之申請 (3) 文件修改、廢止之審議 1.3.2 管理部 (1) 文控室 (A) 文件登錄與編碼發行 (B) 原版文件之保管 (C) 文件補發作業 (D) 文件管制作業 1.3.3 其他相關單位 (1) 文件之遵行 (2) 文件遺失、補分發之申請 (3) 文件修改、廢止之審議
文類件 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版頁次 次 A0 (2)-(4) 製程檢驗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1.4 名詞定議 1.4.1 巡迴檢驗 品管人員應依規定之抽樣頻率、檢驗數量、時間和標準、規格、稽核一次製程中之在製品,防止作業員及任何之疏忽,以確保產品之品質。 1.4.2 自主檢查 測試人員應於生產時間權術檢驗線上之製成品摒除去不良品予以整修並記錄,遇有連續或重大之不良品出現時應立即向管理者反映。 1.5 相關辦法 1.5.1 品質異常處理辦法 2. 作業內容 2.1作業流程圖(附件1) 2.2責任單位 2.2.1生産單位負責自主檢驗。 2.2.2生産幹部負責首件檢驗的確認。 2.2.3 IPQC負責巡迴檢驗。 2.3流程說明 2.3.1首件檢驗 (1) 由生産幹部根據《生產作業指導書》《首件檢驗作業規範》等對本組之産品進行首件檢驗,確認後方可進行生産,檢驗結果記錄在《首件檢驗記錄表》(附件2)上。 (2) 新產品正式生産及制程更換機種時(含3個月內未投之機種)﹐生產需填寫 《首件檢驗記錄表》會同巡檢員對制程逐個流程進行確認﹔確認OK﹐ 則繼續生產﹔若確認NG時﹐則知會相關單位重新確認處理。
文類件 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版頁次 次 A0 (3)-(4) 製程檢驗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3)當產品制程發生重大變更時﹑出現故障維修後﹐由生產進行首件檢驗﹐如生産 幹部無法確認時﹐由品保協助確認﹐確認OK后﹐方可進行生産﹔確認NG時﹐ 則知會相關單位再次確認處理。 2.3.2自主檢驗 (1) 生產單位根據《生産作業指導書》等相關檢驗標準自行進行檢驗,由品保 單位協同相關單位設定檢驗站別檢驗,並做好標識及記錄。 (2) 自主檢驗方式依需要分全檢及抽檢。 2.3.3巡迴檢驗﹕ (1) 檢驗方式爲抽樣檢驗。 (2) 由品保巡檢員根據《IPQC檢驗作業規範》﹑《QC工程表》﹑及《生產作業指導書》等文件進行巡迴檢驗。 (3)巡檢員發現異常時﹐經生産班干部確認後﹐如程度較輕﹐則只記錄在《IPQC制程巡迴檢查表》(附件3)上﹔如屬重大不良則開具《品質異常改善追蹤單》(附件4)﹐交由責任單位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作停線﹑糾正﹑追回﹑重工等處理。必要時將產品報廢處理。最終由品保最高主管確認是否複綫生產。 (4)巡檢員根據生產填回的《品質異常改善追蹤單》﹐對矯正措施及改善之效果做追蹤確認。 2.3.4制程成品檢驗 生産檢驗單位根據《成品外觀檢驗標準》、《生產作業指導書》、《測試 規格書》以全檢方式進行檢驗﹐將檢驗結果作好記錄及標識﹐把檢驗之良品送FQC進行外觀及電氣上的抽檢作業﹐FQC檢驗OK后再送包裝作業。 2.3.5制程檢驗在規定的檢驗項目未完成之前,産品不得轉移至下道工序,除因應緊急生産之需,經權責主管核准始得放行,且需加以標識與記錄,並確定異常發生時能及時回收處理。
文類件 別 文件名稱 文件編號 版次 A0 製程檢驗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 生效日期: 管理程序》及相關作業指導執行。 頁次 (4)-(4) 2.3.6制程檢驗應用統計技朮分析爲主要管制手段,具體作業依《資料分析 2.3.6制程檢驗應用統計技朮分析爲主要管制手段,具體作業依《資料分析 管理程序》及相關作業指導執行。 2.3.7制程中出現品質異常時,依據《品質異常處理辦法》執行。 3. 附則 3.1 附件 3.1.1检验流程圖(附件1 3.1.2首件檢驗記錄表(附件2) 3.1.3 IPQC制程巡迴檢查表 (附件3 3.1.4 品质异常改善追蹤單(附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