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答案:C
解析:
平均速度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点的大小表示瞬时速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 解: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A错误;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 C、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故C正确; D、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度,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求出全程的运动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设全程长s,则全程所用的时间??=确,BCD错误。 故选A。
??3
.
????????
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
????????
,会利用平均速度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
5??6??
??
+
??3
2??
+
??3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
????????
==1.2??,故A正
??
??
6.答案:C
解析:解: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故A、B错误,C正确。
D、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而不是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表示速度变化慢.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7.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知道题境,利用运动学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的变化量公式求解加速度;因为不知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无法判断位移大小;根据??=
????
分析运动的时间;根据??=??求平均速度。 ??
??
明确题境,利用运动学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的变化量公式求解,一定动手计算,否则感觉无从下手。 AB、两段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根据??=
△????
知,两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若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第一段位移小于第二段位移,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大于第二段位移,故A错误,B错误。
C、两段过程的时间相等,设为△??,则有:??2???1=??△??2,又△??=??△??,解得物体的加速度??=??故C正确。
D、运动的总时间??=2×故选C。
△????
(△??)2
2???1
,=
2(??2???1)
△??
,则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1+??2
??
=
(??1+??2)△??2(??2???1)
,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解: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前10s位移为??1=2????2=2??×102=50??; 前9s的位移为??2=2????2=2×??×92=40.5?? 故第10s的位移为??=??1???2=9.5?? 代入数据解得??=9.5??/??2=2.0??/??2 故选:B.
设加速度为a,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出前10s的位移和前9s的位移,然后得到第10s位移的表达式,再代入数据求解即可.
本题关键明确第10秒的位移等于前10秒的位移减去前9秒的位移,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也可以根据推论求得9.5??末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加速度.
191
1
1
1
9.答案:D
解析:解:A、?????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故??=1??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最小,故A错误;
B、?????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故??=2??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不为零,故B错误;
C、如果第1s匀加速到10??/??,第2s由10??/??匀减速到零,则前2s的平均速度等于5??/??,但前2s物体的位移偏大(用?????图象的面积表示),故平均速度大于5??/??,故C错误;
D、?????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前4s物体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速度--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本题关键式明确?????图象的斜率和面积的物理意义,要会从图象得到各个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基础题目.
10.答案:A
解析:解:A、加速度正负表示方向,知,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未知,无法确定其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故C、D错误。 故选:A。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1.答案:BC
解析:解:
A.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是发射卫星的时刻,故A错误; B.设计使用寿命8年是时间段,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 ????.4.5×104是轨迹长度,是路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位移是位置的移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位移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时间间隔与时刻,关键是记住基础知识,注意积累。
12.答案:BCD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A.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路旁边的树是向后运动的,选项的说法与实际不符,故A错误; B.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小于汽车,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自行车向后行驶,故B正确; C.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路旁边的房屋是向后运动的,选项的说法与实际相符,故C正确; D.如果前面一辆汽车速度跟自己的汽车速度相同时,是不动的,故D选项的说法与实际相符,故D正确。
故选BCD。
13.答案:AD
解析:解:A、据速度时间图象可知,2??~4??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质点所受合外力为零,故A正确;
B、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2??内的斜率比4??~6??内的斜率小,所以在0~2??内加速度比4??~6??内的加速度小,故B错误;
C、据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5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
D、据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6秒内的位移??=×2×10??+(4?2)×10??=30??,
21
所以??=??=
??306
??/??=5??/??,故D正确。
故选:AD。
首先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再结合牛顿定律和平均速度公式判断选项即可.
解本题需具备以下知识:一是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即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二是平均速度的公式,基础题.
14.答案:ACD
解析:解:
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逐渐减小,则知速度变化越来越慢。故A正确。 B、??>0,??>0,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所以速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 C、因为速度始终大于零,运动方向不变,则位移一直增大。故C正确。 D、位移始终是正值,速度始终是正值。故D正确。 故选:ACD。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做减速运动.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大,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速度减小.
15.答案:BC
AD、解析:解: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未知,仅知道第3s内的位移,无法求出物体的加速度、3s末的速度以及第5s内的位移,故AD错误。
BC、令物体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有: 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3=3??0+2???32?(2??0+2???22)??=(??0+
1
1
5??2
)??
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5??0+2???52??=5(??0+
15??2
)??
因为??3=5??,所以前5秒内的位移??=25??,故C正确。 当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时,据以上可知(??0+故选:BC。
首先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此题是否是初速度为零,然后利用规律灵活求解即可. 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选项可能对应的分类,此题易漏项.
5??
2)??=5??,所以??=2??/??,故B正确。 2
16.答案:A、C;1.20;1.98
解析:解:(1)??、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从而增加有效点的个数,故A正确;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故B错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故C正确;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源,故D错误; 故选:AC
(2)因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0.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
?
刻的??4
???35
=
2??
=
11.00+12.90
0.2
×10?2???/??=1.20??/??
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
?+???+???)?(???+???+???)(??456123
9???2=
(11+12.90+15.10)?(5.00+7.10+9.10)
9×0.12?
2
×10?2?=1.98??/???
故答案为:(1)???? (2)1.20 1.98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为增加纸带的有效长度,小车要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释放,还要先接通电源并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7.答案:解:物体的加速度为:
??=
???????0??
=
10?64
??/??2=1 ??/??2
物体的位移为:
??=??0??+2????2=(6×4+2×1×42)??=32??. 答:物体的加速度为1??/??2,4s内位移的大小为32m.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位移.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的基本运用,求解位移时也可以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平均速度推论进行求解.
1
1
2024-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考前训练题 (17)(含答案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