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目的;
2、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掌握整理数据的几种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掌握相关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信息,作出明智的
决策和判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收集数据的目的,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
2、掌握用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方法来整理数据;
难点: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来掌握相关的信息,作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某个早上的7:00~8:00期间,小明统计了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情况:(如下表)
车辆种类 观察记录 辆数 三轮卡车 正 8 摩托车 正 ㄒ 7 大卡车 正 正 — 11 小轿车 4 大客车 正 正 10 (1)些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得到的?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早上7:00~8:00经过学校门口车辆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来掌握一些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作出决策和判断,我们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时刻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学习奋斗目标。 二、新课讲解: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由此决定收集什么数据是适当的。而收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第142页,找出收集数据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问一问:
收集数据的途径中,直接途径包括哪些?间接途径包括哪些? 直接途径有:观察、测量、调查、实验;
间接途径有:查阅文献资料、使用因特网查询等;
例1:测得某校七年级某班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 157.5(女) 149.0(女) 171.2 165.2 151.0(女) 168.5 152.5(女) 155.3(女) 154.0(女) 162.0 166.4 158.6(女) 164.0 156.5 155.5 160.6(女) 162.3(女)150.2 163.5(女) 为了更直接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析一析:
如果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各自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那么就能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 解:
男生 150.2 154.0 155.5 156.5 162.0 164.0 165.2 166.4 168.5 171.2 女生 149.0 151.0 152.5 154.0 155.3 157.5 158.6 160.6 162.3 163.5 做一做:
1、根据上表,你怎样来比较男、女生的身高? 2、身高在155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百分之几? 3、身高在160cm以上的男、女生各占百分之几? 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想一想:
到商场买鞋,只要把鞋号告诉售货员,售货员就能找出一双基本适合你穿的鞋让你试一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鞋厂为了使每个人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穿的鞋,是否需要去量出所有人的脚的大小,然后逐一根据测量得到的不同数据制作鞋?你有什么好方法?
这是因为鞋厂对各种尺寸的鞋进行了编码,一个鞋码代表了一定尺寸范围内的鞋。 现行国家标准鞋号根据脚的长度,以10mm为一个号,5mm为半个号确定,如表: 脚长(cm) ? 21.8≤l<22.8 鞋号 ? 22 22.8≤l<23.8 23.8≤l<24.8 24.8≤l<25.8 ? 23 24 25 ? 如果你的脚长在24.8~25.2之间,可以选择25号的鞋; 如果你的脚长在25.3~25.7之间,可以选择25.5号鞋。
依次类推,售货员根据你的鞋号就知道你所需要的鞋的大小。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到,分组、编码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将数据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2 某科学家通过一项实验来了解不同体重的人在进行不同活动时所消耗的热量。下面是不同体重的人活动3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单位:焦)的实验数据: 体重为30千克:骑自行车252焦,打篮球504焦,看电视88焦; 体重为40千克:骑自行车323焦,打篮球689焦,看电视113焦; 体重为50千克:骑自行车399焦,打篮球865焦,看电视139焦; 体重为60千克:骑自行车479焦,打篮球1024焦,看电视160焦; (1) 请制作能反映实验情况的统计表。
(2) 实验中,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多,哪一类活动消耗热量最少? (3) 体重对活动时热量的消耗有什么影响? 练一练:
1、以下是某校七年级男、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检测结果:
0.2 0.5 0.7(女) 1.0 0.3(女) 1.2(女) 1.5 1.2
1.5(女)0.4(女)1.5 1.1 1.2(女) 0.8(女) 1.5(女)0.6(女) 1.0(女)0.8 1.5 1.2 (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2、2002年举行的第17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瑞典队与阿根廷队这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如
下表: 技术统计 进球 射门 犯规 控球时间 瑞典队 1 5 20 34% 阿根廷队 1 14 15 66% (1)统计员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表中的数据?
(2)你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关于这场比赛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3、小明从因特网上查到第26、27、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较多的前7名国家及它们的金牌数如下:
中国(16枚、28枚、32枚)、法国(15枚、13枚、11枚)意大利(13枚、13枚、10枚) 俄罗斯(26枚、32枚、27枚)澳大利亚(9枚、16枚、17枚)德国(20枚、14枚、14枚)美国(44枚、39枚、35枚)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各个国家金牌数是增减和名次的变化,你应该怎样重新整理这些数据? 4、在室温下取一杯水温为100℃的开水,用适当的温度计测量水温下降的情况,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要求记录10次,整理所得的数据,指出在哪一时段内温度下降得最快。 三、小结:
1、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文献资料和使用因特网查询等;
2、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
3、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四、作业:
课堂作业:见作业本;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调查问题提出抽样的概念,并通过“做一做”及“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抽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从中去体验抽样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基本要求,并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柚样方案。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本节中的“合作学习”情景比较复杂,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提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
此时,教师安排活动一 :
(1) 调查我们班级近视的学生有多少人? (2) 调查我们学校近视的学生又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只有同学准确地统计自己班级和全校各班近视的学生。就可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教师指出,像这样为一定目的而全面的凋查叫做普查。例如人口普查;
为引出抽样的概念,此时,教师安排活动二 :
想一想: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三种调查方法: (1) 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 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 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
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 你认为采用哪一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并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属于普查,工作量太大,没有必要。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这种方法缺乏普遍性,不合适。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视力测试,这种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代表性。方法(3)比较合适。
课本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一些如学生的视力等学生身边的事例提出问题,引出抽样的概念,在研究这些事例的某方面问题时,由于遇到不方便、不可能、不必要等因素,体会抽样的必要性。
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然后指出抽出一部分对象作调查分析(揭示课题)——抽样。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归纳概括抽样的概念。(请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因此,引导归纳调查的两种方法。
一、普查即全面调查,如人囗普查的方法。
二、抽样调查即部分调查,当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分
析时,采用抽样的方法。
做一做
1、 某机构要调查一手机生产厂家的手机质量,是否需要把该厂生产的手机进行检测? 2、 要了解初中生有多少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有没有必要对你校初中各年级所有同学进
行调查?有没有必要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如需要用抽样的方法,请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问题1、不需要,只需抽样。问题2对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缺乏普遍性,不可取,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即普查,工作量太大,没有必要。应采取抽样调查,例如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调查。
2、归纳概括抽样的优缺点。
议一议:鄞州电视台需要在我区调查“鄞州新闻”的收视率 (1) 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
(2) 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3) 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
解 电视台在调查时不可能问到每一个看电视的人。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