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 得到
信息工程学院
因为 p>0,所以 故
时能使总的延迟最小。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
答: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其中任何一个结点都至少和其 它两个结点直接相连;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信息流 必须经过中央处理设备(交换结点),链路从中央交换结点向外辐射。
1-10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 10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 m/s。
100 kbit / s
传播时延= 1000 km =5×10 s
2 ? 10 m / s
解:发送时延= 10 bit =100s (2)数据长度为10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 m/s。
=1×10 s
传播时延= 1000 km =5×10 s
解:发送时延= 10 bit 2 ? 10 m / s 1 ? 10 bit / s 1-11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主机,它们向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 (3)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 2 章 协议与体系结构
2-01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一个网络协议主
信息工程学院
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其结构最好采用层次式的。 2-02 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1)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 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2)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 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2-03 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
2-0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 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 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
(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0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2-06 试将 TCP/IP 和 OSI 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1)OSI 和 TCP/IP 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2) OSI 和 TCP/IP 的不同点:①OSI 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
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 TCP/IP 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 和应用层。严格讲,TCP/IP 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 TCP/IP 的一部分。②OSI 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 越级,而 TCP/IP 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 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③OSI 只考虑用一种
(
信息工程学院
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2-07 解释以下名词:
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
协议栈——协议套件又称为协议栈,因为它由一系列的子层组成,各层之间的关系好像 一个栈。
实体(entity)—— 用以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与协议:
任何两个同样的层次(例如在两个系统的第 4 层)之间,好像将数据(即数据单元加上 控制信息)直接传递给对方。这就是所谓的“对等层”(peer layers)之间的通信。我们以前经 常提到的各层协议,实际上就是在各个对等层之间传递数据时的各项规定。
服务访问点 SAP —— 是相邻两层实体交互的一个逻辑接口。 协议数据单元 PDU —— 各层的数据单元
服务数据单元 SDU —— 各层之间传递数据的单元
客户-服务器模型——大部分网络应用程序在编写时都假设一端是 客户,另一端是服务器, 其目的是为了让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 可以将这种服务分为两种类型:重复型或并 发型。客户机是主叫方,服务器是被叫方。
2-08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保留下层的有关资源,数据交换结 束后,应终止这个连接,释放所保留的资源。而对无连接服务,两个实体之间不建立连接就 可以通信,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分配下层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保留。
2-09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 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 换信息。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第 3 章 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