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
1.春夏秋冬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识字第1课《春夏秋冬》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 个字。
2.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
(3)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要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时光老人的四个孩子,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师过渡: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
4.鼓励学生用这四个词语练习说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边长出了绿绿的青草。 5.师过渡: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
6.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池”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8.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关,用了“氵”旁),并练习口头组词。 (三)欣赏图片,拓展提升
1.师过渡: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不信,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课文中的短语说一说,如:太阳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鸟唱歌、蚁钻洞等,师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四)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记忆方法。如:“花”是草字头下加个“化”,“入”和“人”要注意区别。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第一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 5.生描红、仿写、书空,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在大自然的宝库中又学到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九、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美丽自然: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2.姓氏歌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四、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课件。(教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