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这类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C正确。 D.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父亲不患病,母亲为携带者或不携致病基因的正常人,所以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或0。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多种遗传病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相关遗传病病因、特点、发病率及相关的遗传计算规律,难度适中。 4.【答案】A
【解析】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
【详解】A. 液泡在植物生长成熟过程中,体积大小变化很大,成熟的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A正确。
B.生长素等物质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所以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
C.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色氨酸不是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所以不是经过脱水缩合过程,C错误。
D.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运输方式、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结合生长素作用机理,解决问题。 5.【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银环蛇毒属于外毒素,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进行体液免疫,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 细胞①吞噬细胞在非特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A正确。 B. 先天胸腺发育不良的人,T细胞不能成熟,所以上述的免疫反应会减弱,B正确。 C. 据分析,细胞②③④⑤都属于淋巴细胞,这些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都含有控制物质B合成的基因,C正确。 D. 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不是反射活动。
【点睛】本题以a-银环蛇毒为素材,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考查了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从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此题的关键除了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进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
+
的必要条件。
【详解】A. 环境发生变化,对某种生物既无力也无害,则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A正确。B.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B错误。C.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同种生物,不会发生共同进化,C错误。D.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而不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点睛】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多方面的深层考查,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其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记忆,还要对其“对生物的进化解释”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含义、成因等。
7.【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膜 (2). 光能转换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3). a、b、c、d (4). b、d 【解析】 【分析】
据图1分析可知,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故a、b、c、d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图2表示膜面积变化,X膜面积先降低后不变,表示内质网膜;Y表示膜面积先增大后不变,表示细胞膜;Z表示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表示高尔基体膜。 【详解】(1)含有光合色素的生物膜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发生光反应,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转换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2)图1中a、b、c、d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C、H、O、N、P组成的物质有DNA、RNA、磷脂等,故含有C、H、O、N、P元素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含RNA)、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三者都有膜结构),即a、b、c、d,图2中曲线X、Z代表的分别表示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即图1中的b、d膜面积变化。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8.【答案】 (1). S (2). 抑制DNA合成 (3). 染色体数目 (4). 一 (5). 癌细胞(的端粒酶具有活性)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周期经历的时期的顺序为G0→G1→S→G2→M,一个细胞周期时间约为3.4+7.9+2.8+1.2=15.3h。
【详解】(1)脱氧核苷酸可用于合成DNA,据图可知,脱氧核苷酸在S期被消耗,据此,可通过设计药物抑制DNA合成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研究表明,动粒是覆在着丝粒外面的蛋白复合体,主要负责细胞分裂时期牵引子染色体分离,若动粒结构被破坏,会导致染色体分裂异常,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
(3)研究发现,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其原因是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膜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而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故据此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正常细胞中存在端粒酶,会因分裂过程中造成DNA损伤,导致细胞停止分裂,走向分化、衰老、凋亡,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癌细胞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有氧呼吸过程、癌变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9.【答案】 (1). 神经递质、葡萄糖分子、激素 (2). 生理活动 (3). 微量和高效 (4). 通过体液运输 (5). 感受、传导、分泌、调节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下丘脑参与体内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靶器官或靶细胞(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②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据此分析。
【详解】(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接受血糖降低和寒冷的信号刺激,也能接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故下丘脑所能接受的化学信号有神经递质、葡萄糖分子、激素。
(2)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但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A、B、C、D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是: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②微量和高效;③通过体液运输。
(3)下丘脑在机体内的功能包括感受、传导、分泌、调节。
【点睛】本题结合下丘脑对某些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控制图解,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总结下丘脑的作用,难度不大。
10.【答案】 (1). F1从亲本W获得控制酶乙合成的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乙,使香味物质分解,表现为无香味 (2). 具有 (3). 自交系Y (4). 积累更多自交系Y的优良性状/遗传物质 (5). 其他性状与自交系Y相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合成香味物质的代谢过程由酶甲催化,自交系W细胞中合成了香味物质,说明合成香味物质的基因表达,但能被酶乙催化分解,故推测无香味的品系中可能无法合成香味物质或合成了酶乙;自交系Y和W都为纯合株系,Y与W杂交,则F1中能合成香味物质,且能合成酶乙;已知抗除草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则自交系Y为aa,抗除草剂自交系K为AA,两种杂交获得的F1为Aa,据此分析。
【详解】(1)Y与W杂交,则F1为无香味,原因是:F1从亲本W获得控制酶乙合成的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乙,使香味物质分解,表现为无香味。
(2)据分析可知,Y与K杂交产生的F1为Aa,表现为具有抗除草剂性状;最终目的是获得香味浓郁、高产、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故应选择F1~Fn与亲本自交系进行回交,多轮回交的目的是积累更多自交系Y的优良性状。
(3)根据题意,最终目的是获得香味浓郁、高产、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因此选育的主要标准是:①具有抗除草剂性状;②其他性状与自交系Y相同,如有香味等。 【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遗传规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中的
提示分析育种目的,根据育种目的和遗传规律分析优良性状个体的基因组成,进而分析选择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能在对题干信息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37.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答案】 (1). 酵母菌、醋酸菌 (2).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3). 嗅味、品尝 (4). 吸附 (5). 选用固定化细胞,因为固定化细胞可以固定一系列酶,而固定化酶只能固定一种酶 (6). 1、2、3 (7). 固定化醋酸菌数目较少,氧气量不够,流速控制不好,有杂菌侵入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将酶分子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详解】(1)生产草莓酒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生产草莓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菌,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使果汁澄清的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三种。 (2)草莓酒有酒味,草莓醋有酸味,因此,检测草莓酒、草莓醋的制作是否成功,均可用嗅味、品尝这两种最简易方法来初步判断。
(3)据分析可知,生产中先打开阀门 1,目的是让固定化柱 1 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吸附方式将酶固定化。固定化柱 2 中选择固定化细胞更有利生产,因为固定化细胞可以固定一系列酶,而固定化酶只能固定一种酶。
(4)果汁、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都需要防止杂菌的污染,因此,工业生产上述三种产品时,固定化柱 1、 2、 3 中需要防止外来杂菌的是1、2、3,如果固定化柱3中固定的是优良菌种,且流入的草莓酒质量很好,但是生产的草莓醋产量和质量不够高,排除温度和 PH 以外的原因可能是固定化醋酸菌数目较少,氧气量不够,流速控制不好,有杂菌侵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以及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的优缺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38.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答案】 (1). 动物细胞融合 (2). 植物体细胞杂交 (3). 诱导剂(或促溶剂) (4). 单倍体 (5). 秋水仙素 (6). 原生质体 (7). 杂交瘤细胞 (8). 特异性抗体 (9).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都会用到细胞融合技术,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先使动物细胞分散后,再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的诱导手段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而植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手段不可以用灭活的病毒。
【详解】(1)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叫动物细胞融合,在植
物细胞工程中叫植物体细胞杂交。此过程必须用诱导剂(如聚乙二醇)处理。
(2)由花药经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叫单倍体。必须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该植株幼苗方可成为可育纯合体植株。也可以由A细胞和B细胞去壁后形成的原生质体融合成C细胞,再由D细胞分化发育为可育植株。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形成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原因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应用,再根据题意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