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形体的组合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形体、材质、匠心》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提高对物体形体的感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学前准备: 1.范作

2.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彩色纸、小球、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播放二维动画《机器猫》 再播放3d动画《冰河世纪》,引起学生的兴趣,轻松气氛。 师:比较这两部动画,你更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生:第二部,因为有立体感。里面的动画人物就像真的一样。

立体的动画给我们带来了有空间感的视觉感受,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立体的事物,谁能举几个例子?(学生回答)

二、观察讨论 揭示课题

下面来看大屏幕,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播放圆锥体、球、正方体、圆柱体、多面体等) 师问:看完这些形体,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是立体的

专家认为,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理解为由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和六面体这四种形体构成,并且把这四种形体叫做“基本形体”。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板书)

三、揭示形体的概念和分类

那么什么是形体呢?形体在我们美术课上师怎么定义的呢?一起来看屏幕。 1.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以分为\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课件出示字幕)

几何形体是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2.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屏幕出示) 师问:下面欣赏一些立体图片,仔细观察,分析一下他们属于那种形体?(小组讨论)并且分析一下它们的构造。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 师:这些属于哪类形体?(课件出示植物类图片) 生:自然形体

四、分析材料进行构思

师:现在同学们桌上有一些形状不同的立体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老师准备用它们做一个卡通女孩,请注意,老师是怎么做成的。

教师示范:用盒子组合成一个造型,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应该注意的细节。 这些纸盒除了可以做人物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五、欣赏作品

我们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课件展示)

六、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稳固又美观的立体作品。(教师巡回辅导)

七、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八、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九、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十、教后反思: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中国书法艺术》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前面我们曾经对中国画题款艺术作了介绍,了解到书法在画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授: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 1)古文字系统

甲骨文——钟鼎文——篆书(打出古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2)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今文字各体幻灯)

1、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 ,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末时的曹操就非常欣赏当时书法家梁鹄的作品,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 2、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2)今文字(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姿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4、简单的点画练习: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3字以上)。 作业 要求:

1、从线的力度, 2、字的结体, 3、墨的浓淡干湿, 4、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 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并侧重于前两项的要求,学生明白作业 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 练习。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

三、小结:

根据板书简述本课内容,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中国篆刻艺术》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 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形体的组合教案

《形体、材质、匠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cbw95yff168ub00wtu64vbt01gdv9005i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