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拟录取消息的前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想象着自己失败时的沮丧或者自己成功时的兴奋。
终于尘埃落定,内心激动,又面色平静地拿起手机给每一个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发了这个好消息。也想在这里写下自己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大家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最好的学校考虑,不要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以最好的学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学习。大家可以去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官网上下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之类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参考和努力目标。包括找一些学长学姐问下经验也是很有用的。
备考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备考的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笔记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是感动,还好现在成功上岸,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所以想着成功之后可以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
文末有笔记和真题下载,大家可自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31)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731)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731)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41)法语 (731)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42)德语 (731)
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43)西班牙语 (731)语言综合卷(931)中外文学史
参考书目为: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11 年 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关于单词,一共50个list,我每天就背一个list,背完后把单词抄到纸上,到晚上后就用铅笔把中文意思写出来(因为考研英语对拼写要求很低,所以大部分我们看到单词只需要反射出来什么意思就好!!!!!第一遍用了50天,同时可以每天做点阅读,每天做几篇模拟题(因为真题很重要,需要珍惜),第二
遍单词每天过两个list,你会发现第二遍以后你的阅读有质的飞跃,因为单词都认识,我一直过单词过到考试。
单词没啥问题真题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一般每套真题阅读控制在四个以内。因为不管题怎样,总会有一两道纠结的题,但是控制在四个以内就可以保证不拉分。最后两个月集中突破新题型和完型填空,你会发现,只要单词没问题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千万不要相信英语有捷径,捷径的终点就是悬崖摔下去,我有个同学就用了什么单词书,最后就是他阅读什么都看不懂,拼命学技巧,最后还是会错很多,捷径是致命的,英语单词就是王道!!!!
真题我是做了两个月,8月份到10月份,因为重点其实要放在专业课,我的英语说到底就是背单词,做题,把真题阅读里的单词也背过。阅读确实分值很高,很重要,考研阅读一般会按照段落顺序出题,因此你们在做题之前可以先在每段开头和句首标上序号,一般在五段到七段之间,每段差不多会出一个题,有多余的一两段应该是没有出题的,但不是说这段没用,该读还要读。在标完号之后,读后面五个问题的前两个问题,只读问题的题目。然后从第一段开始读,读到第一个问题的出题点停住,细读,然后把第一个题解了。接着往下读,读到第二个问题的出题点,细读然后接着解题。然后回过头来再读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定位第二个问题出题所在段落的下一个段落(不一定是第三段因为中间可能存在着非出题段),以此解题,重复此方法,直至做完。
为什么让大家每次读两个问题而不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呢,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两个问题比较短,大家读完了不容易忘记,而且一次读两个做题效率会最高,再一个是防止两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出处比较隐晦,你读的时候会读不出来,比如第一个问题的出处你没找着,然后却读到了第二个问题,这时候你就要
格外注意前面的段落了,是不是自己没读仔细。第三个原因是防止出现主旨题(这种题必须通过全文理解把握)的情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什么方法或者技巧,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你大部分单词都不认识,什么方法都帮不了你,所以不管前期还是后期都不要放下对单词的记忆,把词汇量提上去。
一、专业课复习:
我刚开始是根据其他学长学姐的建议,将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5月中旬到7月,第二轮8月到10月,第三轮11月到12月,我的两门专业课是同步进行的,进度快的时候就稍微协调一下。
但我个人的感觉是7月结束第一轮太早了,由于自己太注重复习的速度,忽略了复习质量,有一些教材根本没吃透就赶着做笔记,结果是第二轮背诵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一些章节甚至要重新阅读重新做笔记。因为第二轮背诵是比较快的,但因为很多笔记做的不好,所以中间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做第一轮的工作,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样。我觉得第一轮在8月中旬结束是比较合适的,慢一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高质量的复习。
第一轮:
主要是将教材过一遍,并且做笔记。笔记一定要自己做,别人的笔记只用拿来做个参考,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好的,但对你不一定适合。而且做笔记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过程,能把笔记做好说明对整个书的脉络和结构都掌握清楚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衡量哪些是重点和常考点,这个要结合历年试题,一般情况下考试的考点不难抓,考的都是比较主流的,偏门的比较少。这样,笔记做完,其实你脑海中对考点也就有相当程度的把握了。我采纳一个师姐的经验用a散装纸做笔记,不装订,因为第一轮你对考点的把握肯定会有偏差,在后面你会
不断修正和补充前面的笔记,不装订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在中间插页补充。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后面背诵记忆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笔记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记忆,比如说对于语言综合卷来说,可以单把小说,散文等分类抽出来分别记忆,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忆,还可以总结一些题型,比如说:
另外说一下辅助书目,我用的研教新版的复习资料,他们不仅有相关科目的练习题,还有历年真题的总结,内容方面做得很好,把重难点都进行了标注,还有知识点的梳理,对每个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觉得还不错。
第二轮:
主要就是背诵,对背诵我没有特别的什么诀窍,关于背诵的一些小经验在下面有提到,我是把各种方法都试了一下,因为在背诵过程中,背了就忘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我背一些名词概念的时候,背了忘背了忘,再次做题还是想不起来,有些概念甚至都还像是第一次见,当时就崩溃了,但后来还是咬咬牙继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