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引用彭勃、郑晓年、泰勒的话,有什么作用?
(2)简要概括中国“天眼”三大创新的好处。
(3)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答案】 (1)说明了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3)“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建成,引起了专家们的震撼,FAST的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FAST的第二大创新,就是“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任何地方;“天眼”的“视网膜”,就是30吨重的馈源舱,它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能够“收放自如”,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这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后的大小,“大锅”形象的说明了反射面摊开来的形状。
【点评】文章主要介绍了2016年9月25日竣工的FAST的建造意义以及“落户”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喀斯特洼坑的原因;第二段介绍了FAST获得国家立项批准后的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3)请分行文章第④段加下划线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长袍帮 短衫帮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3)“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 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 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文章在第②段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即交代了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作者在这里写柴进的衣着,就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3)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指出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说明的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 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同,有的就不是这样的打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从便服的分类,以及穿着对象的追求、爱好来分析。“短衫帮”指的是穿短衫的劳动者,他们为了便于劳作而爱好这样的服装,当然不能设计的复杂;“长袍帮”指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爱穿的服装,在文章第五段中介绍,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服装正好和他们的追求相符。据此整理出答案。
【点评】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宋代的便服。文章①段引出说明的对象;②③段介绍便
服的分类,以及其丰富的色彩;④段重点介绍便服中适合劳动者穿着的短衫;⑤⑥段介绍便服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很适合士大夫们的好古及追求闲逸的心理。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__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
“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步。气象与围棋都有所不同,围棋虽然内部机理比较复杂但规则相对简单,而气象是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比如降雨,即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大气没有抬升水汽无法凝结,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滴也不会长大掉落地面。因此,“智能”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在这一过程中毫无“用武之地”。预报员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在智能预报发展过程中,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宗志平 薛峰,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网格预报”的优越性。
(2)第④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划线词“喂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答案】 (1)“网格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同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细致和丰富的预报内容内;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
(2)列数字、作比较.将当前的预报产品和原先的预报产品的气象要素数目进行比较,突出当前预报产品中气象要素的丰富多样。
(3)预报员对智能工具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天气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以此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4)首先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然后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最后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机一部完善智能预报技术。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可分析整理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等句。
(2)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三个要素”“细化到四大类”明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原先的预报产品……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则运用了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力的说明了“网格预报”做到了“精细化预报”。
(3)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答出“喂养”的语境义。原句为“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可以用来‘喂养’机器和模型”,这里的“喂养”是指预报员对智能预报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此句是说智能工具在预报天气出现漏洞的时候,预报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在灾害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中,预报员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4)考查说明文是说明思路。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1、2自然段介绍的是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3—6段重点说明网格预报的优越性。7段指出未来天气预报将是更加完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