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主要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颁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及干湿地区 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结合查阅资料探究我国气候的特点。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认识我国气候特性,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源地等方面的差异,知道什么是季风;分析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雨热同期等特征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的时空分布、雨热同期等特征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分析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周围的天气瞬息万变,全国各地的气候也不尽相同,北方还在下雪,南方却已经炎热难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
新课讲解: 一、温度降水分布情况
1、读图认识我国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观察7月份等温线分布状况:青藏高原气候最低、我国南、北端气温极端数值。结论: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小。)
东西干湿的差异:
1、读图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二、我国季风气候与干旱气候
读图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季风气候: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 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 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摄氏0度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季风得以加强。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干旱气候:
干旱气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虽在沙漠边缘,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时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吐鲁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在这样少雨的情况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仍能发展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因为夏季气温高,日较差大,日照丰富,收成并不低,而且质量都很好。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
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北方,自然景色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春季,农田翻耕播种。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茏。秋季满山红叶,硕果累累。
南方,一年四季山青水秀,河网纵横交错,作物全年生长,可一年二熟至三熟,是水稻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