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16.“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18.“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1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20.“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21.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 )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

12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B.客观真理论 C.主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2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28.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 A.客观存在 B.认识的客体

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D.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129.“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130.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 )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真理包含客观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D.自然科学的真理是客观真理,社会科学的真理不是客观真理 13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 )

,.

A.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13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C ) 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映论 13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D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13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3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是( C ) A.绝对确定的B.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13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因为( C)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138.“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38.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 C ) A.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B.由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C.在理性认识阶段达到理性具体的过程D.由抽象概念到具体事物的过程

140.“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觉的问题”,“悬而未觉”是( C )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141.“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C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C.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观点D.对逻辑和历史关系的割裂

14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43.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C )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

146.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C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7.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148.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52.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C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15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D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BCD )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2.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 BCD )

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3.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BCD )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CD )

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6.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AD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BCD )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8.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AB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的观点( BCD )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1.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BCD )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2.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BC )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3.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D )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D.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 ABCD )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15.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

,.

了( ACD )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6.法国作家雨果在其著名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 ACD )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17.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ACD ) A.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18.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ABD ) A.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19.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里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BCD )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0.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CD )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BCD )

A.“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2.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BE )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E.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ACE )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16.“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zi28hm12670et7c26i4qfr0177x6016n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