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火灾停止。③采用灌浆灭火:将泥浆灌入发火区,使发火物被泥浆包裹,隔绝空气,防止火灾进一步蔓延。④阻化剂灭火:将阻化剂喷洒于发火物上或注入发火体内,以抑制或延缓发火物的氧化,达到防止火灾扩大的目的。
3.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1)突水水源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水源主要有地表水、溶洞—— 溶蚀裂隙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空区形成的“人工水体”等。
2)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
(1)地表水治理措施
①合理确定井口位置。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和拦洪坝,防止地表水经井筒灌入井下。
②填堵通道。为防雨雪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或建不透水层等措施。
③整治河流。主要有整铺河床和河流改道两种方式。
④修筑排(截)水沟。山区降水后以地表水或潜水的形式流入矿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2)地下水的排水疏干
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地下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疏干方法有3种:地表疏干、井下疏干和井上下相结合疏干。
①地表疏干。在地表向含水层内打钻,并用深井泵或潜水泵从相互沟通的孔中把水抽到地表,使开采地段处于疏干降落漏斗水面之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②井下疏干。当地下水源较深或水量较大时用井下疏干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有疏放老孔积水和疏放含水层水等方法。
(3)地下水探放
①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②超前探放水。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明水源后制定措施放水。 (4)矿井水的隔离与堵截
在探查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的,需采取隔离水源和堵截水流的防水措施。
①隔离水源。隔离水源的措施可分为留设隔离煤(岩)柱防水和建立隔水帷幕带防水两类方法。
隔离煤(岩)柱防水:为防止煤(矿)层开采时各种水流进入井下,在受水威胁的地段留一定宽度或厚度的煤(矿)柱。防水煤(矿)柱尺寸的确定应考虑到含水层的水压、水量、所开采煤(矿)的机械强度、厚度等因素及有关规定,并通过实践综合确定。
隔水帷幕带:隔水帷幕带就是将预先制好的浆液通过由井巷向前方所打的具有角度的钻孔,压入岩层的裂缝中,浆液在孔隙中渗透和扩散,再经凝固硬化后形成隔水的帷幕带,起到隔离水源的作用。由于注浆工艺过程和使用的设备都较简单,效果也好,因此国内外均认为它是矿井防治水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②矿井突水堵截。为预防采掘过程中突然涌水而造成波及全矿的淹井事故,通常在巷道一定的位置设置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5)矿山排水
矿山的排水能力要达到以下要求。
①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工作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内应装备2条相同的排水管,其中1条工作,1条备用。
②煤矿。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小时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和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在主泵房内预留一定数量的水泵位置。
4.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措施
1)概念
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等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的产生粉尘。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2)矿尘的危害性
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3)矿山粉尘防治技术
矿山防尘技术包括风、水、密、净和护等5个方面,并以风、水为主。风就是通风除尘;水是指湿式作业;密是指密闭抽尘;净是净化风流;护是采取个体防护措施。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防尘技术有。
(1)采煤工作面防尘 采煤工作面防尘包括 ①煤层注水;
②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机构; ③喷雾降尘三种技术措施。 (2)掘进工作面防尘
炮掘工作面防尘。①打眼防尘。打眼防尘的主要技术有湿式凿岩、干式凿岩捕尘等。②放炮防尘。放炮是炮掘工作面产尘最大的工序,采取的防尘措施主要有水炮泥和放炮喷雾。
机掘工作面通风除尘。①通风除尘系统。合理的通风除尘系统是控制工作面悬浮粉尘运动和扩散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种通风系统在国内外使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长抽通风除尘系统和长抽短压通风除尘系统。②通风除尘设备。主要设备有湿式除尘风机、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以及配套的抽出式伸缩风筒、附壁风筒等。③通风工艺的要求。压、抽风筒口相互位置的关系,压抽风量的匹配,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抽出式局部通风机与除尘局部通风机的串联要求。
锚喷支护防尘。锚喷支护技术发展很快,它也是煤矿的主要产尘源之一。锚喷支护的粉尘主要来自打锚杆眼、混合料转运、拌料和上料、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机自身等生产工序和设备。针对这些产尘源,锚喷支护主要采取配制潮料向喷射机上料、双水环加水、加接异径葫芦管、低压近喷、水幕净化和通风除尘等。
(3)运输、转载防尘
①机械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该类装置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和维护方便而且降尘效果较好。
②电器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煤矿转载运输系统中不同的尘源,它是靠电器控制实现自动喷雾,有光控、声控、触控、磁控等多种形式。
(4)综合防尘措施
综合防尘措施包括湿式钻眼、冲刷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措施。
4)煤尘爆炸和防、隔爆措施
(1)矿山粉尘(煤矿煤尘)爆炸的条件。
矿山粉尘(煤矿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有足以点燃粉尘的热源。
(2)防止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煤尘爆炸必须在3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可能发生,如果不让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或者破坏已经形成的这些条件,就可以防止煤尘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这是制定各种防止煤尘爆炸措施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①防尘措施。各生产环节采用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减少煤尘的产生,降低空气中的煤尘浓度,也就降低了沉积煤尘量。因此,综合防尘措施既是减少粉尘危害工人健康的措施,也是防止煤尘爆炸的根本措施。
②杜绝着火源。杜绝着火源的主要措施有:保持矿用电气设备完好的防爆性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电器设备失爆现象;选用非着火性轻合金材料避免产生危险的摩擦火花;胶带、风筒、电缆等常用的非金属材料必须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采用阻化剂、凝胶或氮气防止煤柱、采空区残留煤发生自燃,同时,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③撒布岩粉法。这种方法是定期向巷道周边撒布惰性岩粉,用它覆盖沉积在巷道周边上的沉积煤尘。岩粉层在巷道风速很低时,它的粘滞性起到了阻碍沉积煤尘重新飞扬的作用。
5)防止煤尘爆炸传播技术
防止煤尘爆炸传播技术也称为隔绝煤尘爆炸传播技术(以下简称隔爆技术),是指把已经发生的爆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扑灭,防止爆炸向外传播的技术措施。该技术不仅适于对煤尘爆炸的控制,也适用于对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的控制。该技术分为两大类:被动式隔爆技术和自动式隔爆技术。
5.顶板、边坡、尾矿坝(库)事故及防治技术
1)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和作业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调查清楚采掘工作面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且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维护。为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规程规定要求,不在空顶下作业。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之间,还应进行临时支护。发现弯曲、剁歪、折断和变形的支架,必须进行及时更换或维修。
(4)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5)严格顶板监测制度。 (6)及时处理采空区。 2)露天矿边坡事故防治措施 (1)合理确定边坡参数
①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合理的台阶高度对露天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作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的宽度不但影响边坡角的大小,也影响边坡的稳定。
②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 (2)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从上到下的开采顺序,应选用从上盘到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
②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3)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并采取长锚杆、锚索、滑坡桩等加固措施。
3)尾矿坝(库)事故处理技术措施
(1)滑坡
滑坡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上部减载,下部压重,即在主裂缝部位进行削坡,而在坝脚部位进行压坡。
(2)溃坝
①在满足回水水质和水量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库水位。 ②水边线应与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
③尾矿库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在汛期前进行调洪验算。 (3)地震
尾矿库的抗震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当接到震情预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防震、抗震计划和安排。
①按照设计文件或尾矿库安全评价的要求进行尾矿库抗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预防措施。
②做好人员组织、物质、交通、通信、照明、报警、抢险和救护等各项抗震准备工作。
③组织动员居民做好防震准备,以便发生险情时,及时疏散,撤离险区。 ④严格控制库水位,确保抗震设计要求的安全滩长,满足地震条件下坝体稳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