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

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

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1 李白诗二首

赋诗得名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他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25岁前在家读书。25~42岁时为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和抱负离蜀漫游,几乎游遍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才能;42~45岁得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因不向权贵低头而被赐金放还。他在长安三年时期的创作比前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

更深刻的政治内容;45~57岁漫游了12年,离长安不久他结识了杜甫,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时期政治的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加深广的忧愤之情。他生命中最后的5年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李白先隐居庐山,后参加永王璘军报国平乱,但永王璘被肃宗灭后入狱,次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背景呈现

1.《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诗中记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作者于约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与友人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而有此诗。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将进酒》就是其中的一首。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吟咏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惜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于“歌行体”。

◎知识链接

1.古体诗。亦称“古风”,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归入“七古”一类。

2.歌行体。为南朝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自创格调,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字音

将进酒(qiānɡ) 金樽(zūn) 岑夫子(cén) ...馔玉(zhuàn) 欢谑(xuè) 沽取(ɡū) ...千金裘(qiú) 天姥(mǔ) 瀛洲(yínɡ) ...剡溪(Shàn) 渌水(lù) 谢公屐(jī) ...暝(mínɡ) 訇然(hōnɡ) 魂悸(jì) ...二、通假字

列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

三、词类活用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②訇然中开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③对此欲倒东南倾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名词作状语,向东 .⑤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作动词,下雨 .⑥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作动词,弹奏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作动词,侍奉 .⑧钟鼓馔玉不足贵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 .

⑨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动用法,栗,使……颤栗;惊,使……惊 ..⑩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为使动用法,为……悲伤 .四、一词多义

①莫使金樽空对月 副词,不要??.

之能御也 名词,没有人,没有谁 (1)莫?②保民而王,莫.

?知其他 副词,不?③人知其一,莫.

??③季氏将伐颛臾 副词,将要(2)将 .?④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名词,将军.

??⑤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动词,带领,率领.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副词,确实,实在?.?

名词,信用(3)信?②夫轻诺必寡信 .

?手把笔,随意乱书 副词,任凭,随意?③信.五、古今异义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义:默默无闻。 今义:孤单冷清。 六、名句默写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④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⑤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作者在《将进酒》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名师指津] 具体指出前后诗句分别表现了哪种情感,说明为何抒发这类情感。 我的理解:这首诗的基调是激愤,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1)开头四句写黄河之水去而不返,青丝朝暮成雪,夸张、比喻并用,突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之悲。(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因而极写朋友相聚痛饮之欢。(3)“钟鼓”以下六句写激愤之情。这是因为诗人要借宴饮抒发积郁胸中的不平之气。(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诗人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集中表现,达到极点,因此“狂放”。

2.《将进酒》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名师指津] 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运用“夸张”达到的表达效果与体现出的艺术特点。 我的理解:《将进酒》运用大胆的夸张,借以表达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欲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

①将进酒 副词,请.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动词,拿.

至衰老的过程说成是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出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该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名师指津] 分析诗句反映的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我的理解: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看出李白即使在失意的暮年仍具有坚定的信念,仍渴望着被重用于世,建功立业。“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勇性格的真实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观的宣言与呐喊。精彩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不惧险阻,奋勇前行。

4.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名师指津] 联系当时现实分析诗人“愤激”的情感。

我的理解: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深刻总结。诗人情感激愤,表面看似宣扬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但实质借此宣泄胸中长期郁积的不平之气,是对个人郁郁不得志的感慨,更是对荒唐现实的控诉与批判。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名师指津] 从衬托突出“天姥山”的角度去谈。

我的理解:“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分析诗人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即可。

我的理解: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是对权贵的憎恶和蔑视,是保持自己人格独立的舒畅。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决不取悦于世以苟且偷生的情操,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将 进 酒

君 不 见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奔 流 到 海 不 复 回!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君 不 见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朝 如 青 丝

你没见在那高大的厅堂的明镜中为鬓发斑白而伤感,看到早上还是黑发,暮 成 雪! 人 生 得 意 须 尽 欢, 莫 使 金 樽

到晚上却变成白雪般!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 空 对 月。 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 千 金 散 尽

空对明月。既然老天赐予我才能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u771utzf83hrt8bf1m52amw9lhr30088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