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内容 (课题) 课型 4.1.1 几何图形 主备教师 1 刘志刚 新授 知识 课时 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目标 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能力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目标 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目标 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二次备课修改部分 一、引入新课 1.打开多媒体,播放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 (3)用投影仪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 板 4.1.1 几何图形 书 1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设 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课题) 课型 4.1.2 点、线、面、体 新授 课时 主备教师 第 2 课时 刘志刚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知识 (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目标 ?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能力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目标 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二次备课修改部分 (用笔修改)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二、新授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3.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4.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提出问题: (1)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 (3)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1.课本习题4.1第7~12、13、14题. 4.1.2 点、线、面、体 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板 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书 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几何图形都是有点、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设 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课题) 课型 4.2 直线、射线、线段 主备教师 第 1 课时 刘志刚 新授 课时 知识 (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 目标 (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教学目标 能力(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目标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二次备课修改部分 (用笔修改)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 二、新授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 1.探究直线性质.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探究课题,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总结出课题结论. 教师活动: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并给出课题:板书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 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 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 3.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课型4.1.1几何图形主备教师1刘志刚新授知识课时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目标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能力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目标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情感倡导自主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tiq0pcte3h0qq02ukg7f1wl0k4iy0150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