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探析中西对比中群体本文与个体本位之文化根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探析中西对比中群体本文与个体本位之文化根源

摘 要:在中西文化对比中,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是群体本位,而西方文化是以张扬个性的个体为主的个体本位。从中西方自然观、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群体本位与个体本文深深根植于各自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中。 关键词:群体本位 个体本位 文化 独立人格 一、引言

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我们认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权利,注重个人尊严。相反,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必服从集体。实际上,西方也不是一直都保持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也经历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那黑暗的一千多年中,西方文化处于封建社会和神学的控制之下,人文主义精神遭到扼制。文艺复兴运动重新举起了知识、理性的旗帜,重新发现了人的价值。同时,在中国古代,人的价值也曾受到重视,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反不如西方了。无论是西方的个人本位主义还是中国的群体本位主义,二者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将致力于从中西方自然观、神话传说、以及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的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不同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中西方的自然观

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认识不同。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天人二分的思想,如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 这种对天有意志说法的彻底否定,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但在中国传统精神里,人依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自然协调、平等相处的关系,两者和谐地并存发展。儒家主张入世,强调超越自然,化自然为人文,化天性为德行,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即要修身。道家主张出世,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自然人化的过程是对自然的合理状态的破坏。老子则提出”道法自然”。而在《齐物论》中,庄子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此看来,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二者的主导思想都是天人合一。因此,道士常常隐居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顺其自然,回归自然。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即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在顺从自然的同时,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适应他人,缺乏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于西方文化的根源而言,学术界向来以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希腊和希伯来。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都是人,而古希腊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有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一旦与自然分离,就产生了强烈地个体意识。他们认为,”人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为人的起点”[1](p101)。由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古希腊人特别重视个人与整体的分离,因为”个人与整体分离开来也是一种’天人之别’”[2](p121)。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事万物的尺度”,以此来表露古希

腊人强烈地自我意识。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之为人的嘴本质的东西就在于人有自由,能够独立自主,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1](p99)。总之,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即自然和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西方古典人文主义的原始形态。 三、中西方的神话传说

中国的神话传说也部分表现了中国古人反抗暴利与自然抗争的精神,但更多地表达了人们美丽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宣扬的是真善美和一些无私地为人类献身的道德价值观,其目的是要惩恶扬善,教育人们为他人无私奉献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比如,盘古开天劈地的神火故事,便是最好的说明。为了不让天地再合起来,他撑在天地之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甚至在他死时,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身躯变成了打底、血液变成了江河、经脉变成了大道、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和甘霖。另外,夸父追日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们对光明和真理的寻求。夸父代表了古人与大自然的竞争,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力量。而大禹治水更多强调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他人谋利的精神。总之,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夸父追日,抑或大禹治水等,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群体第一,个人第二”的思想。

古希腊的神话和英雄的传说美丽而丰富,是古希腊人的自由意

志,自我意识以及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神的愿望就是人的愿望,神就是人自己。比如,普罗米修斯敢于违反天帝宙斯的意志,有很强烈地反叛精神,自由意志和主体意识。表达了古希腊人在自然面前的理想和激情。俄狄浦斯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隐喻了人类抗争的悲剧性命运。然而,正是这种困兽犹斗的抗争意识,体现了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与命运不断惩罚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希腊式悲剧精神。如果说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话,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则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和自由观念。阿喀琉斯是决定希腊联军生死存亡的主将,他骁勇善战,热爱自己的民族,但当主帅阿伽门农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为了维护他的荣誉与尊严,他一怒之下退出战场,致使希腊联军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在古希腊,个人财产与权力都是个人荣誉的体现。可以说,神和英雄的英勇作战和冒险行为固然有维护集体利益的一面,其行为的深层动因却是争得个人荣誉,因为荣誉维系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因此,神和英雄们对个人荣誉的崇尚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 四、中西方的社会政治生活 (一)中西方的社会生活比较

就中国的社会生活而言,尽管孔子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本来是使两方面和谐相济的,并非压迫一方而骄

纵另一方,但由于古代相传的严格礼法,由于中国人重视情感,无论朋友兄弟,都是为了他人可以不计较自己,处处崇尚感情而无自我,导致孔子的精神理想没有实现,成全了一方面的压迫。中国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制度,以血缘关系构成错综复杂的层次网络,形成了高低贵贱的不同等级,门第观念根深蒂固,王位世袭,封妻荫子。在这种社会里,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三纲五常。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其基础。在封建大家庭里,一切都论资排辈,讲究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维持家长的绝对权威和家族群体的利益,个人的个性遭到压抑,年轻人的将受到遏制。

在西方社会,尽管其文化后来受到希伯来基督教影响,人文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种理性的宗教人文意识。人开始崇拜上帝,这表现了人对自身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力价值的一种排斥[2](p37)。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他身上所蕴含的是一种群体本位意识,是个性在群体利益面前的受制,而非个性一为的自由。但现在认为正是这种重视人的精神,强调理性对人的愿望限制的文化价值观抑制人无限放纵自己的可能,使个人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有所惧。但当教会的黑暗统治以及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对人的感性生命抑制太深,当宗教信仰的狂热和专制酿成了种种战争,当宗教裁判不惜严重违背正统的宗教学说而扼杀自由思想时,人们对它的反叛就在所难免。文艺复兴运动重新举起”以人为本”的大旗,宣传科学,反对神学,倡导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现实利益为最后原则,

探析中西对比中群体本文与个体本位之文化根源

探析中西对比中群体本文与个体本位之文化根源摘要:在中西文化对比中,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是群体本位,而西方文化是以张扬个性的个体为主的个体本位。从中西方自然观、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群体本位与个体本文深深根植于各自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演变中。关键词:群体本位个体本位文化独立人格一、引言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我们认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t8q1yq5q9pg7z7h9y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