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与氢氧化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CsOH溶液能与CO2反应 B.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D.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碱的共性的是( ) ..A.2NaOH+CuSO4===Cu(OH)2↓+Na2SO4 B.3NaOH+FeCl3===Fe(OH)3↓+3NaCl C.Ca(OH)2+Na2CO3===CaCO3↓+2NaOH D.2NaOH+H2SO4===Na2SO4+2H2O
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5.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
-
6.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后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屹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第7题)
【实验现象】 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_____,气球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中的液体仍为无色,但气球鼓得比甲装置更大。 【实验结论】
(1)检验CO2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因为石灰水与CO2反应时能产生______色沉淀,现象更明显。
(2)吸收CO2时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CO2。 8.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
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第8题)
A.蜡烛继续燃烧,杯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杯内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9.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 ...
10.把盛有5克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克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
(第10题)
A.产生蓝色沉淀0.98克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11.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你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Na2CO3+H2O
7.浑浊 膨胀 CO2+Ca(OH)2===CaCO3↓+H2O 白
8.D【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杯内气压降低,液面上升,且因O2量逐渐减少,最终火焰将逐渐熄灭。
9.D【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不产生沉淀,但溶液质量增加,pH变大;待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溶液质量增加速度变慢。由于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一直为7,直至氢氧化钠过量,pH变大。整个过程中烧杯总质量一直增加。
10.D【解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A选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克;B选项,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C选项,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克+5克-0.98克=14.02克,硫酸钠1.42克为1.42克,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为×100%=10.1%;D选项,硫酸钠溶液的
14.02克质量为14.02克,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0克,不相等。
11.(1)试管底部有气泡逸出 (2)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合理即可)
【解析】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2)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也可使软塑料瓶内气压减小,软塑料瓶变瘪。(3)CO2与NaOH的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氯化钙(或硝酸钙、氯化钡、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常见的碱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