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概述
一、名词解释
大气和环境空气,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 TSP 和 PM10,二次污染物,硫酸烟雾,光化学氧化剂,能见度,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二、填空题
1.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组成可以分为三部分: 干结空气、水蒸气、 各种杂质 。
3
3.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
污染四类。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5.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
染物。
6.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其种类很多,包括含硫化
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7.从大气污染的控制角度,按气溶胶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
雾。
8.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 自然污染源 和 人为污染源 两类,人为污染源按照污染源的空
间分布可分为 点源 、 面源 、 线源 。按人们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按对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可分为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9.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平均粒径为
为 8km 时颗粒物的浓度是
1.0μm,密度为 2500kg/m3,如果散射率 K =2,能见度
mg/m3。
TSP 和 SO2.
10.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
1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 表面接触 、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 吸入污染空气。 1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
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
准。
13.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记入项目为
PM10、SO2、 NO2、CO、 O3。
三、简答题
1、简述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4、如何实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3.简述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四、计算题
1.污染物体积浓度、质量浓度和百分比浓度之间的相互转化
2.大气能见度估算
3.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报告
4.人体血液中 CoHb 饱和度估算 。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一、名词解释
燃料,燃点,闪点,燃烧,煤的元素分析,空气过剩系数,空然比,炉排热负荷,炉膛
热负荷,锅炉运行负荷。
二、填空题
1.目前使用的常规燃料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燃料按照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
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气体燃料的燃烧速度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
液体燃料的
燃烧受其蒸发控制。固体燃料的燃烧则受这两种现象控制。
2.煤的可燃成分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的氧、氮和硫等一起构成的有机聚合物。
3.煤的种类主要有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
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5.多数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黑烟、一氧化碳
和其他部分氧化产物。
6.煤中硫的形态主要含有黄铁矿硫、 硫酸盐硫 、 有机硫 、 元素硫 四种形态。其中参加燃烧的有: 硫化铁硫 、 有机硫 、 单质硫 ,由于其燃烧能放出热量,称为 挥发
硫 ,不参加燃烧的是 硫酸盐硫 ,是 灰分 的一部分。
7.由于煤中水分和灰分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其百分比必然也随之改变。 要确切说明煤的特性,
必须同时指明百分比的基准。常用的基准有:
收到基 、 空气干燥基 、 干燥基 、干
燥无灰基 四种。
8.燃料燃烧中,适当控制
空然比 、 温度 、 时间 、 湍流度 ,是在大气污染物排放
量最低条件下实现有效燃烧所必须的。 燃料燃烧过程的“三 T”指的是 温度 、时间 、
湍流度 。
9.燃料油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比重为燃料油的化学组成和发热值提供了一种指示。
当氢的含
量增加时,比重 减少 ,发热量 增加
。(减少或增加)
10.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以及
惰性气体等组成。
11.燃料的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分。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
气的汽化潜热。低位发热量是指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是完全燃烧过程所释放
的热量。一般燃烧设备中的排烟温度均远远超过水蒸气的凝结温度,
因此大都按低位发热
量计算燃料发热量。
12.燃烧设备的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炉体散热损失。
13.理论烟气体积等于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理论水蒸气体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
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组成。
14.燃烧过程中生成一些主要成分为碳的粒子,通常由气相反应生成积碳,由液态烃燃料高
温分解产生结焦 或 煤胞。燃料的分子结构是影响积碳的主导因素。
通常碳氢比是控制积
碳趋势的度量, 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对生碳有一定影响, 支链化合物比直链化合物释放 碳的趋势要大。
15、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通常称为
烟尘,包括黑烟 和飞灰。理想条件下,煤完全燃
1.0
烧生成 CO2 等气体,如果燃烧不够理想,据有关研究证明,当碳与氧的摩尔比近于 时,最易形成黑烟。研究也发现,在预混火焰中,
C/O 小于 1.0,大约为 0.5 时最易形成
黑烟。
16.在理想条件下,是否容易形成黑烟,与煤的种类和质量有很大关系。据研究表明,易于
燃烧又少出现黑烟的各种煤顺序为无烟煤,焦炭,褐煤,低挥发分烟煤,高挥发分烟煤。即烟煤最易形成黑烟。
三、简答题
1.简述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燃烧气体燃料造成的大气污染比燃烧固体燃料造成的大气污染程度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空燃比(或空气过剩系数)对燃烧过程形成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有什么影响?
四、计算题
1.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空然比的计算
2.在一定的空气过剩系数下,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及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一、名词解释
大气圈,大气圈垂直结构,大气边界层,自由大气,空气相对湿度,大气绝热过程,干
绝热直减率,位温,大气稳定度,热岛效应
二、填空
1、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和散逸层。
2.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
100 米,平均降温约 0.65℃。而干空气块(或未饱和
的湿空气块)的干绝热直减率是
1k/100m 。
80-85km 以下的大气
3.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的强弱。在
层中,以湍流扩散为主,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的组成比例几乎不变,称为均质大气层。在 该层以上的大气层中,以分子扩散为主。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称为非均质层。
4.根据自然现象将风力分为 13 个等级( 0~12 级),那么当风力等级为 4 级风时的风速是
km/h 。
5.云是表示大气状态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 从污染扩散的角度看, 主要关心的是云量和云高。
云量记录时,一般总云量和低云量以分数的形式记入观测记录。总云量作分子,低云量作分
母。
6.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称为温度层结,主要有四种类型
::递减层结,中性层结,等温层
结,逆温。
7、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
8.高架点源排放烟流形状和特点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
典型的烟流形状有波浪型、 锥形、
扇型、屋脊型、熏烟型。
9.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
10.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称为风速廓线。根据湍流半经验理论推导出的两种风速廓线模式
是对数律风速廓线模式和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
三、简答
1、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述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过程。?
3、简述大气稳定度的判别过程。
4.简述辐射逆温和下沉逆温的形成机理。
5.简述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
四,计算
1.根据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推算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2 .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3.一个在 30m高度释放的探空气球,释放时气温为 12.8 ℃,气压为 101.85kPa。释放后
陆续发回的气温和气压记录如下表所给。①估算每一组数据发出的高度。②判断各层大气的稳定情况。
测定位置 气温 / ℃ 气压 /kPa
2
10.4 101.10
3 12.0
4 14.2
5 15.4
6 13.0 90.6
7
12.6 85.07
1.6
8 9 0.8 7.15
100.00 98.81 97.3 72.5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一、名词解释
烟囱有效高度,熏烟过程、地面绝对最大浓度,危险风速,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污
染系数
二、填空
1、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按照湍流形成的原因,大气湍流可分为热力湍流和机械
湍流。热力湍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机械湍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2.大气扩散的基本问题,是研究湍流和烟流传播和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问题。目前处理这类
问题有三种广泛应用的理论:梯度输送理论、湍流统计理论、相似理论。高斯扩散模型是在
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湍流统计理论得到了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扩散模型,其理论
模型的坐标为右手坐标系。
3.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4.产生烟气抬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烟囱出口的初始动量。二是由于烟温高于周围气温而
产生的浮力。
5.目前,常用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有霍兰德公式、布里格斯公式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
公式。
6.P-G扩散曲线法中,将大气稳定度级别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