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6年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

葡萄酒是具有营养的国际性饮料,占世界饮料酒的第二位,也是世界上进出口贸易中大宗物资之一,是主要的发展酒种,在商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中国,葡萄酒行业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消费”观点的日益升华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也是酒类行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细分行业之一。未来10年之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而较快的增长速度,城市化和消费升级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发展阶段水平与葡萄酒消费量存在很强的正相关,这一切为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一、行业综述

1.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有近70个国家生产葡萄酒。分为所谓“旧世界”和“新世界”两类国家。“旧世界”包括法、意、德、西、葡等有上千年酿酒历史的西欧国家,而“新世界”则包括美、加、 澳、新、智等只有200-300年酿酒历史的新大陆国家。世界葡萄酒产量2004年达2950万吨,产量超过50万吨的有12个国家,超过100万吨的有7个国家,其中法、意、西、美4个国家的葡萄酒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8.2%。

以法国为首的“旧世界”诸国约占全球葡萄酒市场的一半份额。其中法国葡萄酒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号称葡萄酒业的鼻祖,其葡萄种植面积只占中国种植面积的3%,但葡萄酒产值却占法国食品生产总值的15%。葡萄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葡萄种植、加工与法国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但近年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饱和,“旧世界”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态势。相比之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世界”诸国的葡萄酒出口则经历了快速增长,现在已占到世界产量和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产销逐渐供大于求,全球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入调整阶段,年增长量平均低于3%的水平。

中国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500家左右,但大部分的生产规模较小,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年平均生产能力还不足2000吨,年产量在1000吨以下的占70%左右,1000-5000吨的企业约占20%,5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0%。目前,产量过万吨的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华夏、丰收、通化、新天、云南红、莫高等10家。其中,张裕、长城、王朝是第一集团,其余为第二集团。 与国际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相比,国内葡萄酒业的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2003年以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出现转机,消费量开始回升。2004年葡萄酒产量增加到36.73万吨,同比增长14.7%,增幅超过其它酒类。在消费启动的推动下,葡萄酒行业的景气度也在上升,2004年葡萄酒全行业出现全面好转,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4.34亿元和8.45亿元,同比增长17.06%和12.07% 进入2005年上半年,葡萄酒市场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据统计,

1至6月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42亿元,市场销售量约20.5万千升,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20%和17.14%。 2.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才起步的。而自1980年以来的行业历史,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拐点”。

(1)第一个“拐点”标志着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布局,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

198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约3万吨。这一时期,长城、王朝、华东、莫高、西夏王等一批企业长线进入葡萄酒产业,基本上以生产全汁的干酒、半干酒为主。对喝惯了带甜味的半汁酒而不知真正的葡萄酒为何物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接受干酒是个艰难的过程,这些先行一步的企业经历了漫长的冬天,直到1996年“干红热”出现,它们才迎来了扬眉吐气的转机。就在这个冬天里,有许多企业成为“长征”路上的“烈士”,到今天已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半汁酒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整个葡萄酒生产量从1980年的7.79万千升蹿升到1988年的30.85万千升,8年时间翻了近两番(4倍)。当时干酒的比重估计不到5%,稍成规模的干酒生产企业只有长城和王朝两家。

(2)第二个“拐点”出现在1996年。

1996年出现了横扫大江南北的“干红热”。长城、王朝、张裕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由此奠定了已长达十年的“三巨头”统治格局。“干红热”同时引爆了第二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投资浪潮,烟台长城、新天、云南红等许多企业,昌黎、蓬莱等着名葡萄酒产区就是在“干红热”后进入或者加大了对葡萄酒行业的投资。

半汁酒自1988年达到历史性的高峰后,由于消费市场的渐渐觉醒而开始逐年下滑。1994年全汁酒国标的出台,以及取消了含葡萄汁50%以下“三精一水”的生产,加速促进整个市场以甜型酒、半汁酒为主转向以全汁、干型酒为主的局面,1996年初“干红热”的爆发可谓水到渠成。四年之后的2000年,早已成功实现了强弱易位的干型酒生产企业,有意识地发起了对半汁酒的“歼灭之战”,直接导致2002年半汁酒从法律意义上出局。 (3)第三个“拐点”出现在2003年

2003年的葡萄酒市场一扫2002年的平静,突然出现了强劲攀升势头,同年9、10月份出现原料抢购热潮。200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21%,2004年同比增速高达17%;2005年的销售增长率估计为20%。这种连续高速增长态势是1996年全汁酒成为市场主角以来从未有过的。

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葡萄酒的健康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形成,各类因素在2003年齐步集合,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中国酒类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消费转型。

年度

表6-2.1980-2004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及增速数据(%)2005年我国葡萄酒销售收入达102.3亿元,比2004年增长42.46%,产量43.43万吨,比上年增长25.40%,利润总额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8.68%,上缴税金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21%据估计,中国葡萄酒行业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

3.行业特征

(1)在酒类总产量中的比例较小,但利润率高

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从产业规模上来看,仍然属于一个袖珍行业。2004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为36.73万吨,而同期饮料酒总产量为3464.48万吨,在所有饮料酒的总产量比例中约占1%,相当于啤酒的1/80(2910.05万吨/年)和白酒的1/15(311.7万吨/年),甚至也远远低于黄酒的产量(180万吨/年),是所有酒类中最小的品种。但与产量相比,以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计算的葡萄酒所占比例,则分别为整个酒业的6%和10%。由此可见,葡萄酒行业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行业集中度高,基本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葡萄酒行业的集中度在酒类行业中是最高的。可以说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主要是张裕、长城、王朝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超过50%,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的60%,已经基本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而且三巨头在各区域市场也称霸一方,独占鳌头。王朝盘据上海已久,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长城在华北、华南、西南、西北4个地区市场综合占有率均名列第一,其中在西南地区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66%,在北京周边、华北、华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张裕则分别在山东、福建等地区占据榜首。

(3)内资企业占绝对优势,外资尚不成气候

虽然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内资企业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在1997-1998年,当时供不应求的国内葡萄

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

06年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葡萄酒是具有营养的国际性饮料,占世界饮料酒的第二位,也是世界上进出口贸易中大宗物资之一,是主要的发展酒种,在商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中国,葡萄酒行业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消费”观点的日益升华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也是酒类行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细分行业之一。未来10年之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而较快的增长速度,城市化和消费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lwk57jd07b3ef97wu606i7k4ff8500zg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