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大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14级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
姓名 陈子禧 学号1414300004 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 指导教师 汪珍春老师
.\\
1、 前言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
2、 实验材料
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 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
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
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
3、 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瓶。⑥待水珠或水雾散去后,封上纱布并写上制作日期和品系信息及使用者姓名,待24小时或至少隔一夜后使用。⑦ 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效使用期最长为7天,超过7天的培养基水分不足易与瓶壁分离且滋生霉菌,影响实验结果质量。 3.1.2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本实验中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9至10天(因交配到产卵的时间未能准确观察,故仅能推算为9至10天)。
3.1.3 培养条件:25°C恒温、60%相对湿度恒湿的培养箱中培养。
.\\
3.2、果蝇杂交的流程 3.2.1杂交实验的果蝇品系 本人实验组:
突变型(e#)♀(黑檀色、红眼、长翅)╳突变型(6#)♂(灰黄色、白眼、短翅) 组员实验组:
突变型(6#)♀(黑檀色、红眼、长翅)╳突变型(e#)♂(灰黄色、白眼、短翅) 3.2.2杂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①每一培养瓶要封好纱布绑好橡皮筋贴好标签,注明品系、时间、班别及姓名。 ②分别取原种e#和6#于两个培养瓶中培养7~8d,当出现较多蛹或蛹变黑时除去原种。
③然后每隔8h取一次处女蝇,雌雄性别的鉴定主要通过性梳的有无以及背上条纹数量的差异来区分[2](见图1),若超过8h的雌蝇除去,可保留雄蝇,将取出处女雌和雄性果蝇分别置于两个培养瓶中,直到各瓶有6—8只果蝇。 ④将收集到的处女蝇和雄性果蝇分别置于1号、2号瓶进行杂交,(杂交时间2016.10.12 8:00 转瓶时间10.18 12:00),将转瓶瓶号标记为3号、4号。 ⑤根据亲本的生活周期(原种产卵至亲本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推测出本人组的F1由亲本杂交到羽化成虫的时间约为9天。
⑦开始对F1的数目与性状进行统计并记录(第一批成虫羽化时间:2016.10.21)
以7天为保守时间收集F1代(1、2号瓶的可收集时间截止10.28,已于当天17:30停止收集,3、4号瓶收集时间延迟至10.31)
图1 实验过程中雌雄果蝇外形比较及雄性性征.A:雌雄果蝇外形侧面观 B:雄性果蝇性梳 Fig.1 External character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between male and female;Male sexuality. A:Lateral view of male(left) and female(right); B:Sexual comb---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