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背土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6、37 页内容,主要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科书创设了“老鼠背土豆”的童话故事情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一加一减两个场景,之后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展开了有关7的加减法的学习:一是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想一想”活动,为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积累经验;三是通过“说一说”,寻找生活中有关7的加减法的原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为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有趣的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背土豆》共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
//
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整节课以故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串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交流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口算练习、故事激趣、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一)口算练习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故事激趣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探讨7的加法及计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来问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来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情境。
(如一只小老鼠正在往袋子里装土豆,一边有5个土豆,另一边有2个土豆。)根据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能些数学
//
问题”,学生只要提出的问题合理,老师都给予肯定。
(2)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作为主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会列出“5+2=7”或“2+5=7”。重点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2、探讨7的减法及计算方法
(1)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引导学生接着讲“背土豆”的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讲好数学故事的同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袋子里有个土豆,掉出来1个,袋子里还剩几个?
(2)解决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出得数:7-1=6。重点提问:你是怎样得到还剩6个土豆的?鼓励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如画图、摆小棒、摆圆片等)对算式进行解释。 (3)反馈交流算法。
(4)结合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编故事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学生完成黑板上表格并说明这样填的理由。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有关7的算式。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点名汇报,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些算式。
//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课本37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说一说(课件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和算法) (五)回顾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明白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7的加减法
ooooo oo ooooooo 5+2=7 7-1=6 0 7 7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利用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故事导入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尝试解决问题,引出相关的加法算式。这个过程学生始终没有把问题提到点子上,而且学生没有按照我的引导观察第一幅图,而是直接跳跃到第二幅图,以至于教学课堂出现冷场现象,最终还是由我自己提出了问题。此处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不足: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二是预设的课堂情况
//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7 0 不够充分,在讲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如何及时纠正和引导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预设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应对和引导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平时多向其他教师学习,互相交流成功经验,不足之处多多改进,这样才能够少走弯路,成长得更快。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