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技术培训教材 SANSEI精密注塑成型
如何缩短 成形周期
段安明
在这个日益竞争剧烈的商业社会中,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很值
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使用已有或新设计的注塑机或模具,改善注塑周期的多种方法。
第 1 页 共 13 页
段安明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教材 SANSEI精密注塑成型
注塑周期
图一:标准的注塑周期 加料完成 模腔充填满 冷流道凝固 合模 注射 保压 加料 开模 顶出 顶退 合模 保压时间 冷却时间 成品不会变形
一台油压驱动注塑机的注塑周期是从合模开始,到下一次合模
为止。合模一般分为四段:快速合模,慢速合模,低压护模及高压合模。
注射在高压合模完成后开始,亦分为多段。注射时熔融塑料充填模腔。当模腔充满,压力骤升,故注射的末端亦称为挤压段(SPAKING PHASE)。控制不宜的时候,成品就产生披锋。
保压在注射完成后开始。其实冷却是从模腔填充满后开始,亦退即是从保压开始。模具冷却时,成品受冷收缩。保压的作用是经过还未凝固的冷流道,以一股低于注射压力的保压压力,填充收缩时形成的凹陷,使成品脱模时饱满(没有凹痕)。
当冷流道凝固后,再保压已没有意义,保压便可终止。保压可分为多段,每段的保压压力不同(一般是逐段递减),以时间划分。总的保压时间是由称量成品的重量;或从成品没有缩水而定出来的。从短
第 2 页 共 13 页
段安明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教材 SANSEI精密注塑成型
的保压时间开始调整,每注塑一次都增加一点保压时间,直至成品重量不再增加,或产生的缩水可接受为止,保压时间便不用再增加。 图二:选定保压时间
成品重量
总保压时间
注塑机上所设的冷却时间参数是从保压完成到开模的一段时间,但冷却早在模腔填满塑料后便开始。冷却时间的目的是使成品继续冷却固化,到顶出时已不会因顶出的压力而变形。冷却时间是通过试验得出来的。
在冷却时间的开始,加料同时进行。图一显示冷却时间比加料时间长。亦有可能是如(图三)一样,加料时间比冷却时间长。换句话说,图三显示螺杆的塑化能力不足,做成瓶颈。故在此案例中,增加塑化能力是缩短周期时间的方法,目标是回到图一的短加料时间。
图三:塑化能力不足
加料完成 保压 加料 开模 保压时间 冷却时间
第 3 页 共 13 页
段安明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教材 SANSEI精密注塑成型
冷却时间(图一)或加料完成(图三)后便开模,成品顶出一次或多次,顶退后便再合模,下一周期开始。 合模
近期设计的肘节式注塑机,都有再生合模油路,争取更高的合
模速度。在模具不受高冲击的大前提下,适宜采用。此功能可以选择关掉。 高压合模
采用最低而使产品不产生披锋的合模力,能缩短高压锁模段所
需要的时间。况且,模具的拉杆,肘节及模板亦会因低的锁模力而延长寿命。如果某模具使用50吨的锁模力就足够的话,便不再需要用51吨的锁模力。 注射
在成品不产生汽泡,或不因烧焦而产生黑点的情况下,使用最
高的注射速度。尤其是厚壁注塑,模腔内有大量的存气空间是由熔融塑料充填的。太高的注射速度使模腔内的空气来不及排出模具外,做成气泡,或者强力压缩空气使之急剧发热烧焦制品。
使用最低的注射压力能相应地降低所需的锁模力(胀模力);使用最低的料筒温度能缩短冷却时间。 保压
从成品重量或可接受的缩水定出最短的保压时间。有很多薄壁
产品都是不用保压的,因成品的内层基本上在注射完成时便马上凝固。
第 4 页 共 13 页
段安明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教材 SANSEI精密注塑成型
图四:薄壁注射
注射 加料 冷却时间
冷却时间
听过一个说法:模具根本是个热交换器。不错,模具经冷水道不断将熔融的热量带走,设计得宜的模具能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在允许的情报况下,冰水冷却能缩短冷却时间。若冰水冷却做成模具凝露,干风机及带密封的装置能降低露点,防止凝露。 加料
若塑化能力不够,做成瓶颈,在螺杆设计及参数调整可作以下处理:
1. 屏障式螺杆可增加塑化能力 2. 大直径(C)螺杆可增加塑化能力 3. 加大螺杆的槽深可增加塑化能力
4. 加大螺杆的转速可增加塑化能力。某些对剪切敏感的塑料
如:PVC PET 等则不能用此法 5. 尽可能降低背压,这样会增加塑化速度 6. 采用油压封咀,使开、合模时亦能塑化
7. 采用预塑器设计,使螺杆能在周期内除了注射及保压的时间
外,都能进行塑化(图五)
第 5 页 共 13 页
段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