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练习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 年级:初二 册次:八下 单元:四

一、语基达标训练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抉择( ) 昂贵( ) 堕落( ) 干预( ) ....

署名( ) 鉴定( ) 效率( ) 头衔( ) ....崇拜( ) 趋势( ) 膏药( ) 创伤(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琐 枯燥 跌打滚爬 豁然开郎 B.背叛 扶植 多多益善 阳俸阴违

C.诽谤 雄辩 不以为意 风口浪尖 D.先例 偶像 袖手旁观 论质排辈

3.课文是一篇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趣味的演讲稿,请你对这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作一些分析。 二、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文章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粗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12分)

在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

爱因斯坦

①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

②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被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以决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为天使所宠爱的人吧。

③他们大多数是相当怪僻、沉默寡言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④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

⑤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唯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的人。我常常听说到,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注: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麦克斯·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1. 文中提到了哪三类科学家?(3分) 2.选文划线句子“消极的动机”和“积极的动机”分别指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歌颂普朗克是为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动机来从事科学探索。 B.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是为了批判和否定投身科学的消极动机。

C.作者将应该逐出神殿的和留在神殿的人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力量所在。

D.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图像并从而征服经验的世界。

4. 文章第三段说“不像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对这“相似”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以科学为特殊娱乐,满足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了纯功利的目的。 B.只要碰上机会,他们从事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得和合适的。 C.以无穷的毅力和耐心,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 D.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也作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

5. 下列各项,不属于普朗克在物理方面的“积极的动机”的一项是【 】(2分)

A.普朗克想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体系里。 B.普朗克对科学的热爱并引导自己去解决物理学的最主要的问题。 C.普朗克渴望看到现象世界和理论原理之间的“先天的和谐”。 D.普朗克有着深思熟虑的意向、计划促使他做物理研究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练习试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练年级:初二册次:八下单元:四一、语基达标训练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抉择()昂贵()堕落()干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epz5te7h8uhsm07tfq670et7c1ze0174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