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为什么要发掘孩子的天赋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孩子的天赋是需要发掘的

从“差生”到“天才”的奥秘

有些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天赋都没有,不喜欢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让我感到十分失望。”

可是,孩子真的是没有天赋吗?如果单从学习成绩出发,就随意下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非常草率,也是很不负责任的。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关键要看家长如何去发掘。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无条件的爱,愿意用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日常行为,再采取一些巧妙的启发办法,就不难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天赋。

【案例】

台湾作家刘墉不仅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还有一双让他引以为豪的子女。女儿天资聪颖,成绩优秀,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美国“总统奖”,被人们称为“天才少女”。可儿子的成长却没有这么顺利,有一段时间,儿子厌学逃学、调皮捣蛋,成了不折不扣的差生。

在连续几次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后,刘墉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儿子真得没有学习的天赋吗?不,不是这样!他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平时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他知道儿子非常聪明,也很有一些创造和钻研的天赋,可惜就是不肯把这些天赋用在学习上。

刘墉决心发掘儿子的天赋,他先是用平等的态度和儿子谈话,问他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当儿子回答“我只想成为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不想学习”的时候,刘墉笑着说:“舒马赫考过零分,可你每次都只能考个‘C’!”

刘墉的话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他不服气地说:“考零分有什么了不起?”

刘墉发现儿子已经“上钩”,高兴地说:“那我们来打个赌,只要你能考零分,我就再也不干涉你的学业。可要是没有考到零分,就得好好去学习,不能逃课,也不能开小差;考卷也要全部答完,不能交白卷,也不能故意空下题目不答。这些要求你都能做到吗?”

儿子立刻大声回答:“当然能!”在他看来,考零分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谁知真正去做的时候,却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会做的题目想要故意答错固然简单,可不会做的题即使乱蒙一通也可能正好蒙对答案,所以他每次都无法获得零分。

在几次挑战“零分”失败之后,儿子把自己关进了书房,自觉地做起了练习题。说来奇怪,当他一门心思钻研题目的时候,平时那些像“天书”一样的知识竟然变得有趣起来;有些难题就连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感觉棘手,可儿子却通过自己的思考顺利地得到了答案,这让他觉得十分满足和自豪……

就这样,儿子一次次地主动学习,一点点地弥补知识的漏洞。一年后,他终于考到了第一个零分!

儿子开心地捧着考卷向父亲“报喜”,刘墉却笑眯眯地说:“恭喜你,你现在已经能考满分了!”

儿子愣住了,可再一回想,发现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已经难不住他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发现自己在解决创造性题目时很有天赋。直到这时,他才明白父亲鼓励自己考零分的真正目的。

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刘墉语重心长地启发道:“你其实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到更好,你觉得呢?”

刘墉的话让儿子充满了信心,从那以后,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变成了积极上进、充满求知欲望和钻研精神的“天才”。16岁时,他进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先修班学习钢琴和作曲,后来又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并先后考取了硕士、博士学位。现在,这位曾经的“差生”早已功成名就——不仅是国际知名的音乐人,还是成功的专栏作家和主持人。

孩子能够从“差生”一跃成为“天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父亲刘墉对于他的天赋有正确的判断,并能够采取巧妙的方法发掘天赋,最终才能获得如此理想的结果。

在刘墉看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与孩子的天赋高低划上等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有的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凡此种种原因都会导致成绩不佳。但家长绝对不能因此否定孩子的天赋,更不能对他们的能力进行一再的贬低,否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加他们的厌学心理。更严重的是,孩子也会失去很多展现天赋的机会,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灾难。

因此,当孩子被打上“差生”标签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去批评他们,而是应当像刘墉一样先进行反思:看看自己引导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再看看孩子是不是缺少一个恰当的“天赋启发点”。

如果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家长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灌输现成的知识给孩子,也不要总是催促他们或逼迫他们学习某些技能,而是要多给他们一些表现自我的机

会,以便引导他们逐渐地发挥出自己的天赋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设计一些“对症”的启发方法。比如刘墉就针对儿子不服输的性格设计了激将式的启发方法,让孩子的进取心、积极性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使他愿意自觉地、主动地调动天赋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顺利地发掘出了他的天赋。家长可以参考这种办法,但切记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去启发和激励,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

让孩子按照天赋自由成长

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方向,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期望。不过家长必须认识到一点:与其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来达成自己的某种期待,还不如认真地发掘和保护孩子的天赋,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天赋自由地成长。

【案例】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教育孩子方面曾经走过一段弯路。那时候,她的儿子刚满五岁,杨澜和很多心急的家长一样,早早地给孩子设定好了成长的方向,希望孩子能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

然而,杨澜并没有考虑到儿子是否具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没有关注儿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就匆匆忙忙地选择了一所非常有名的音乐培训学校,给儿子报了名。

为了鼓励儿子学钢琴,杨澜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家培训学校培养出了不少音乐神童,妈妈好不容易才给你报了名,你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钢琴,不要让妈妈的努力白费。”可是,儿子却并没有感受到杨澜的“苦心”,每次去弹钢琴前都要哭闹一番,最终杨澜只能强行把孩子带到学校,亲眼盯着他走进教室。

这种逼迫式的教育遭到了儿子的强烈抵触,开始,他只是不认真练习,后来,他干脆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杨澜批评了他很多次,都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让母子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儿子的琴艺没有丝毫进步,这不免让杨澜非常失望,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努力。有一次,她带着儿子去奥地利欣赏音乐会,当她沉浸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时,儿子却在座位上不耐烦的扭动着。她非常生气,低声命令儿子“保持安静”,儿子只好停止动作,像木偶一样呆坐着,表情看上去十分痛苦。

好不容易等到音乐会结束,在回酒店的路上,杨澜启发儿子:“刚才在台上表演的都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你觉得他们的演奏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美妙?”

儿子想了想,皱着眉头回答:“不,一点都不美,我好像听到有很多大象在痛苦中绝望地奔跑!”

在这一刻,杨澜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弄错了孩子的天赋方向,他确实没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没有什么学钢琴的兴趣。不过她还是不肯死心,就和儿子商量说:“只要你能够通过钢琴4级考试,以后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

儿子痛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他不用杨澜督促,就自觉地开始学琴,进步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杨澜开心极了,以为儿子是“开窍”了,谁知他刚刚通过了考试,就正式宣布:“我再也不会弹钢琴了!我要学画画。”

对于这样的结果,杨澜虽然不满意,却也只能信守承诺,帮孩子报了正规的绘画班。没想到,儿子在绘画方面真的很有天赋,他对色彩十分敏感,又善于观察,能够捕捉到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艺术细节,刚学绘画几个月,他创作出的作品就得到了老师的多次称赞。几年后,他画出的几幅杰作竟然入选美国当代美术馆,还曾多次在“798”的艺术画廊中展出,得到了专业人士极高的评价。

此时杨澜在欣慰之余,又觉得非常后悔,如果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绘画天赋,也许会因此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材问题,作为母亲的杨澜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可遗憾的是,她没有在孩子最关键的启蒙时期用心发掘他真正的天赋,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不仅白白虚耗了时间和精力,还干扰了孩子正常的天赋萌发和提升过程。

杨澜的教子故事也启发了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切忌对孩子灌输自以为是的价值观,更不能把孩子当做是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延续,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学习和生活。家长应当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意识到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要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由意志,并要多和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以便找到他们最擅长的东西,再给他们提供和创造发挥这一天赋的环境和条件。

如果孩子的天赋还表现得不太明显,家长就要用心去观察孩子并感受孩子,如果发现他们对于某一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时,家长一定要顺势引导,并给予全力支持,这样才能为孩子日后沿着自己的天赋发展创造条件。

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的天赋逐渐萌发的过程中,家长要减少一些功利心,不要立刻就给孩子安排过于密集的培训课、辅导班等,否则会让孩子感到乏味、辛苦,更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这样只会导致孩子的天赋被埋没。因此,家长应当时刻注意提醒自己,最科学的发掘孩子天赋的原则是“顺其自然”,只有让孩子的天赋得到自由的发挥,才能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成为真正的人才。

切莫对孩子的天赋视而不见

天赋是需要被发掘的,否则它就会像蒙上尘埃的珍珠,会被家长和孩子自己忽略和遗忘。 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很多家长会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但在发掘孩子的“天赋”时却又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现了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或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没有想到抓住时机去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天赋,以致因为错过了某方面的敏感期而贻误了孩子成材的最佳时机,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案例】

马女士有一个活泼可爱的五岁半的儿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马女士和丈夫花费了不少心思,无论是孩子的饮食、穿着都精心安排,生怕孩子冻着、饿着。孩子在他们的悉心哺育下,身体的确非常健康、结实。

然而让马女士感到烦恼的是,这个孩子特别淘气,每天在家总是不停地摸爬滚打,好像一刻也坐不住。让他自己出门去玩,他却闹着要看蚂蚁搬家,结果浑身弄得跟个“泥猴”似的。有一次孩子过生日,马女士给他买来了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谁知汽车到他手上才两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再也无法拼装成原样。马女士眼看着价值不菲的小汽车被孩子这样“糟蹋”,成了一堆没有价值的“废铜烂铁”,感到非常生气,就重重地责罚了孩子。孩子也被马女士的严厉态度吓坏了,从那以后很少会再拆卸玩具。

后来,马女士无意中把这件事讲给一位当小学教师的朋友听,那位朋友听完后马上皱着眉头说:“你怎么能随便责备孩子呢?要知道,他喜欢观察小动物的活动、喜欢拆卸玩具,正说明他好奇心强,渴望研究各种奇妙的现象。这是多么可贵的天赋啊,你不但不该阻止他,还应该好好鼓励他、启发他,让他多做些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就能发掘出他的科学天赋,

为什么要发掘孩子的天赋 - 图文

孩子的天赋是需要发掘的从“差生”到“天才”的奥秘有些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天赋都没有,不喜欢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让我感到十分失望。”可是,孩子真的是没有天赋吗?如果单从学习成绩出发,就随意下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非常草率,也是很不负责任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关键要看家长如何去发掘。如果家长对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dv83j5lx2xn8u9whcj4n25q6nxtf004e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