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 (1)B

(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

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② , 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

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答案】 (1)镜子;杜甫

(2)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解析】【分析】(1)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知“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故答案为:⑴镜子 杜甫

⑵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注释】香兼,即香蒹,有淡淡清香的芦苇。 (1)这首七言律诗对仗的共有( )。

A. 一联 B. 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高树蝉声意象,以动衬静,凸显出李将军书斋的清净和不流于俗。 B. “朱门”点出了李将军地位,“闲居”却写出李将军趣味与一般官宦不同。 C. 颈联运用对比,借侍儿的拘礼和野客的不拘礼,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 D. 尾联直抒胸臆,读英雄传写出了李将军的英雄豪气与建功立业的决心抱负。 (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A (2)C

(3)富贵气派又幽静的府邸环境、墨香蒹香交织的书房和读的英雄故事,衬托了李将军文韬武略的个性气质; 与侍者宾客谈笑,与豁达狂野之人吟哦,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将军温雅知礼又豪放疏阔的性情;以读英雄故事这一爱好和说自己不如那些英雄的语言描写,突出李将军想要建立英雄般的功勋又个性谦逊的特点。

【解析】【分析】(1)首联“蝉声秋巷里”和“冷静似闲居”无法对仗;颔联对仗工整;颈联“礼数”与“狂疏”词性不相对;尾联“爱读英雄传”与“功勋恐不如”词性不相对。故只有一联对仗,故选A。

(2)C项,“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错误,颈联是从正面描写李将军的行为举止。和侍者、宾客谈笑言语周到,尽显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起来又尽现豪放疏阔。说明了李将军既温雅又豪放的性情。故选C。

(3)首联用“高树”衬托“朱门”,暗含将军府的气派富贵之气;“蝉声”衬托“冷静”,是以闹写静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早秋的李将军府邸的富贵、幽静、悠闲。富贵气派又幽静的府邸衬托了李将军独特的个性志趣;颔联,写李将军府邸的书房。挂满了画着竹子的墨画,插着长长的淡淡清香的芦苇,书架上放满了书。“兼”,同“蒹”。充满了文雅的书卷味道。从侧面表达了李将军的文雅儒渊之气;颈联,李将军和侍者、宾客谈笑,言语周到而知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又豪放疏阔。行为举止描写,说明了李将军既温雅又豪放的性情;尾联,在书房中最爱读英雄故事,突出了李将军想要建立如书中英雄那般的功勋,但他却说不如那些英雄。表现了李将军的读书爱好,渴望成为英雄人物的壮志情怀但又个性谦逊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A;⑵C;

⑶ 富贵气派又幽静的府邸环境、墨香蒹香交织的书房和读的英雄故事,衬托了李将军文韬武略的个性气质; 与侍者宾客谈笑,与豁达狂野之人吟哦,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将军温雅知礼又豪放疏阔的性情;以读英雄故事这一爱好和说自己不如那些英雄的语言描写,突出李

将 军想要建立英雄般的功勋又个性谦逊的特点。

【点评】⑴此题考查诗歌中对仗句的理解能力。对仗指(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基本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等。可据此判断。 ⑵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⑶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答案】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

【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

(2)首先理解句意,“尽日无人看微雨”,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尽日无人看微雨”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

抒发。

⑵(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

【点评】(1)本题考查综合赏析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全诗(词)内容,坚持“四看”原则:看标题和作者、看诗(词)中意象、看炼字句、看背景注解。要尽可能摄取作品或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掘已知信息的隐含价值。

(2)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5.诗歌赏析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dae5n5kw6i8ss1c8w102tjb2iy3i014n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