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二篇)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准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味方式,激发学生观看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预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方法?它有哪些方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落、洼、乘、刺、信)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方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1)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离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看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节。
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方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